第三十六章 神器(第2/2頁)

突厥使者點了點頭,深以為然:“所以,臣一直建議皇後,可以讓大家分散逃走。似現在這般,很難安然北上的。”

蕭後此來可不是僅僅一個人,也不只帶了楊廣的一個孫子,實際上那些淪落賊手,幸虧她庇護下來的皇族中人,都被她帶來了,這拖家帶口的,想不引人注意也難。

蕭後雖然一位絕代紅顏,但說實話,她並不是一個果斷人,特別是考慮到自家性命時,更是難下決斷。

見她神色糾結,突厥使者不由又勸道:“皇後,臣知道您心憂楊氏,可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若是大家分開走,還有機會讓一部分人活下去,可若是這麽多人在一起,恐怕大家就只能一起死了。”

蕭後思來想法,突厥人說得雖然不中聽,可的確是實話,好一陣,她終於還是長嘆一聲,點頭道:“也罷,明日,咱們便分頭過河罷!”

她剛說到這裏,碼頭上突然傳出一陣喧嘩聲,突厥使者臉色一變,一個箭步躍到艙口,猛地一掀門簾,就見碼頭上,一列列火把,仿佛一條一眼望不到尾的火龍,正朝著碼頭呼嘯而來……

突厥使者臉色一白:“糟了!皇後,我們得馬上離開!”

他急忙放下艙簾,對蕭後說了一聲,旋即大吼道:“快快快!馬上離岸!馬上離岸!”

船夫們被突厥使者吵醒,一個個剛剛爬起,耳聽他聲聲催促,都顧不得揉揉眼睛,就倉惶沖出,解纜的解纜、揚帆的揚帆,準備逃離渡口。

無數火把,像是漫天星辰,把碼頭上照得一片通明。

很快,人群兩分,中間一匹雪白的不見一絲雜色的駿馬,昂然而入,馬上端坐一人,一臉絡腮胡子,兩眼狹長有神,腰間懸著一口細劍,比普通的劍足足長出一尺有余。

此人正是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王仁則劍術通神,乃技擊大家,追隨王世充,心狠手辣,頗肖其叔父,乃王世充的得力臂助,甚至單打獨鬥,王世充都不是他的對手。 

王世充冷冷地向碼頭上一掃,遠近十余艘大小船只都停泊在夜色當中,在黑暗中仿佛一只只浮在水面上的鯨獸,他把手輕輕一揚,吩咐道:“逐一給我搜,但有可疑人等,立即拿下!”

蕭後北上的消息,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得到了消息,王世充又怎麽可能得不到消息。雖然早知道蕭後是一個絕色尤物,但志在天下的王世充還未必肯為了她而去得罪突厥。

但傳國璽……

現如今,洛陽地盤就是王世充的,盡管被李唐大軍重重包圍著,可至少在洛陽附近,還是王世充的勢力範圍。

他之所以扶了楊廣的孫子楊侗為帝,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正統,又感覺聲威、實力不濟,不敢貿然自立。但如果傳國璽落在他的手中,他馬上就可以宰了那個幼帝,自立至尊。

那意味著正統,意味著民心。

這就是傳國璽的名頭,早已經被神話了。

或許有人以為,楊廣原本就是皇帝,就擁有傳國玉璽,為何不見這傳國玉璽擁有這樣的威力?

那不同!

楊廣倒行逆施,已然失卻民心。天下紛亂,各路反王並起,人心都認定大隋氣數盡了,將有一位新皇帝出世。

這就是大勢!

隋楊,大勢已去!

試想,這天下光是成氣候的義軍首領就有“十八路反王”,這麽多人起兵做亂,民心還能不亂?

只是這麽多反王之中,誰人當主天下?

百姓不知。

這些反王之中,誰最愛民?

百姓不知。

這些反王中,誰是明主?

百姓不知。

但是,這個時候,傳國玉璽落在誰手中,只要略一宣傳,百姓知道後,就會本能的認為,這人就是未來的明君聖主。

這就是傳國玉璽的恐怖之處,千年以來,歷代王朝不斷對它神化,讓它有了操控民心的作用。

僅從這一點來講,傳國玉璽或許就是天下唯一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