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大清的新國土,東瀛島、因果線再斷一條(第2/3頁)

後來鄭王府派出高手刺殺肖鵬,自然是來多少死多少,但鄭王府的這一行為終於惹怒了陳近南,最終陳近南松口,同意了一直反對的肖鵬反刺殺提議。

次日,延平郡王鄭經與其子鄭克塽的屍體便被人發現,鄭王府大軍投降,天下再無可與天地會抗衡的勢力。

歷經六年征戰,天地會終於入主紫禁城,陳近南登基為帝,恢復大明國號,改元新紀,表明此乃大明的新紀元。

陳近南登基之後,大封功臣,肖鵬、洪熙官、方世玉、胡惠乾等人位列三公,當然,這只是爵位罷了,無定員,無專責,實為一個公爵的虛銜。

但眾人也並無不滿,因為他們畢竟只是武夫,不懂什麽治國之策。

三德回到南少林,重建了少林寺,三德任方丈,少林的重建自然得到了陳近南的大力支持。

之後陳近南廣開科舉,選拔賢才,一時間,天下寒門士子的春天到了,不過肖鵬雖只有爵位,無甚官職,但他依然給陳近南提出了許多有利國家發展的好建議。

陳近南這才開始重新審視肖鵬,沒想到自己這個義弟不僅武功通神,對於治國也有如此大才。

基於此事他想到更多,以肖鵬的武功才能與智計,若要悄無聲息的弄死自己,自己做皇帝也是輕而易舉。

可他一直只是任勞任怨,安心做自己手下一員大將,其忠義日月可鑒,故而陳近南越發的信任肖鵬,無論遇到什麽事都會與他商議一番。

而每次商議肖鵬都不會讓他失望,總能給出完美的建議,讓他的執政之路輕松無比。

三十年後,大明重現太平盛世,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康熙在位時過得還要好,只因肖鵬在這三十年間,創造出了無數利國利民的新發明。

雜交水稻讓百姓再無饑荒之憂,種一年糧食,足可吃上三年,塑料薄膜的發明,更是讓大棚菜提前幾百年現世。

不過對大明影響最大的發明,莫過於電的使用了,其他諸如蒸汽機、電燈、自行車之類的發明,更是讓大明的農業社會直接進步到了工業時代,領先了世界各國幾百年。

當然,除了這些有關民生的東西,軍事上的改革也讓大明的軍事實力冠絕當世。

特別是後膛槍與後膛炮的問世,更是讓大明直接脫離了持著大刀長矛拿人命去填的戰鬥方式。

而由肖鵬整編的物理化學這兩門學科,更是種下了大明可持續發展的種子,讓大明的科技水平始終保持在世界最前沿。

大明一躍成為了站在世界巔峰的國家,一時之間萬邦來朝,在後世侵入中國的八國,紛紛與大明建交,並簽訂盟約,同時進行通商,在經貿、軍事、科技等各方面向大明學習。

慢慢的,大明也開始有了世界警察的氣象。

而在洪文定年滿二十那年,胡德帝、馬超興、方大洪、李式開、蔡德忠五人紛紛來京相聚,在取得陳近南的支持後,五人與洪文定一起創建了洪門。

不過這個洪門就純粹是一個武林門派了,以教授洪拳為主,與歷史上那個反清復明的組織截然不同。

在陳近南七十大壽那年,立足東瀛島的大清朝康熙皇帝率使者團出使大明,進行國事訪問。

已是垂垂老朽的康熙到達紫禁城,看著那些無數次午夜夢回時,都能見到的宮殿,不由自主的淚流滿面。

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大明,比大清統治時要強了無數倍,故而在他與陳近南面對面站在一起,互相對視了數秒後,嘆息了一聲,道:“你比我強,看來漢人的江山,的確該由漢人統治。”

從康熙口中聽到這句話,陳近南與滿朝文武皆露出了一個會心的笑容,隨後兩位皇帝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在交談中,康熙將當年大清撤離中原的真實原因告訴了陳近南,讓陳近南與眾文武大臣嘖嘖稱奇,同時心下自豪不已,因為這代表了大明受上蒼庇佑。

只有陪坐次席的肖鵬嘴角勾起一絲莫名的笑意。

二十年後,九十歲高齡的明後祖陳近南龍馭賓天,二十六歲,正當壯年的皇太孫陳家洛順利即位,只因太子早薨,故而皇位直接傳到了皇太孫手中。

陳家洛從小得到肖鵬教導,幾乎就是一個後世人的思維見識,即位後,便開始踏上了對外擴張,發展殖民地的征途。

明後宗陳家洛與清世宗雍正皇帝達成盟約,兩國派出聯軍向美洲大陸開拓,後來葡萄牙、西班牙、大不列顛、法蘭西、德意志、沙俄、奧匈等大明盟國紛紛加入了這支開拓隊伍。

又三十年後,大明護國公肖鵬與熙國公洪熙官雙雙辭世,陳家洛以國葬之禮葬之,洪文定自動承襲熙國公爵位,而肖鵬無後,卻被追封為神武王,成為了大明此時唯一一個異姓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