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封神大劫與原劇情截然不同的爆發緣由(第2/2頁)

天地大勢不可更改,封神大劫必然爆發,只是這爆發的因由卻完全不同。

原劇情中,乃是因紂王荒淫暴虐,又被妖邪迷惑,以至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最終被諸侯舉正義之師討伐,拉開了封神大劫的序幕。

而如今,則是因為紂王新政,利國利民,卻動搖了諸侯的利益。

歷史上的變法革新,哪一次不是伴隨著戰亂呢?但是紂王新政一旦成功推行,那對天下萬民來說,可謂莫大的福祉。

龍德殿。

紂王端坐王位之上,靜靜看著大殿之下的文武群臣,淡淡問道:“眾卿可有異議?若無異議,從明日起,大商境內全面施行新政。”

上大夫趙啟素以直諫聞名,思前想後,終於咬牙出列奏道:“大王,臣有本奏,大王大赦苦奴,授予土地,本是大慈之舉。”

“但近至朝中肱股大臣,遠至邊關大將,莫不因此根本動搖,損失慘重,大王因下賤苦奴而寒了一幹臣子的心,豈非舍本逐末?請大王三思。”

趙啟這一當出頭鳥,許多大臣頓時跳出來附議,當然,反對者也立刻冒出頭來。

“上大夫此言差矣!”

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卻是費仲,原劇情中,費仲尤渾二人實乃奸佞小人,媚上欺下,為紂王出了許多導致社稷動蕩的餿主意,與申公豹妲己之流沆瀣一氣,為葬送大商基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如今,費仲尤渾二人乃是根正苗紅的儒教門生,與商容比幹等忠貞之臣乃是師兄弟的關系。

他們雖因資質問題僅學得儒家學說,治國之道,並未習修行之法,但也是身懷正氣的大商肱股之臣。

只聽費仲神情凜然的喝道:“君不見齊國昔年還是不毛之地,施行新政方才兩年,所獲成功有目共睹,如今齊國已經一躍成為富庶之國。”

“就連東伯侯經營多年的東魯也要為之遜色,許多東魯人更是不顧嚴令,舉家遷往齊國。”

“若我大商全境推行新政,不僅能拯救天下苦奴於水深火熱,還可使我大商國力再強數倍,天下富庶,實乃聖明之舉。”

費仲這一出列,立刻得到了尤渾等人的附議。

玄光鏡前的肖鵬看著此情此景,忽然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原歷史中臭名昭著的奸臣們竟然在擁立利國利民的新政,而反對的卻是那些忠臣,這還真是……很扯淡的感覺啊!

費仲等人聲勢不弱,趙啟一方勢力也不小,梅伯也是個膽大的家夥,更是大聲責斥費仲:“雖齊國以新政治國略有小成,但畢竟是治理夷人之法,怎可照搬於我大商之用?”

“爾等休要在此迷惑大王,誤國誤民,屆時天下大亂,悔之莫及。”

對於梅伯的高調,同為費仲陣營的尤渾毫不示弱,回擊道:“梅伯危言聳聽,好生大膽。”

“大王昔日曾說過,東夷已更名為齊,為大商管轄的諸侯國之一,永服大商,從此再無商人夷人之別,你此言究竟是何居心?請大王治他一個危言聳聽,分裂國家之罪。”

梅伯一時語塞,紂王倒也不急於治罪,而是對聞太師和首相商容、亞相比幹問道:“三卿乃我臂膀之臣,有何見解?”

“大王乃人王之尊,老臣與諸位將軍深受君恩,不敢忘懷,我大商將士都是鐵血男兒,忠心耿耿,自當唯大王聖意是從。”

聞太師的話表達了軍方的意思,商容也表示同意,眾臣一聽,心裏頓時涼了半截。

比幹更是言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普及天下,亦有不小難度,何況各國情況不一,宜因地制宜為好。”

“大王可先在轄地內實施新政,視其進展再行修正,並召四大諸侯來朝,議定各地實施之法。”

比幹所說的已經不再是“同不同意”的問題,而是怎麽開展和實施新政的細則了。

諸臣見這三位重臣都表示了同意,知道大勢已去,只得附議,只有趙啟和梅伯等幾個食古不化的老頑固還是以“祖宗之法不可廢”或“不可動搖社稷根本”來堅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