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螳螂鬥大蛇

“喔!喔!喔~”

雄雞一唱天下白。

當聽見第一波雞鳴聲,秦朗就條件性反射地從床上彈了起來,準備開始他每日的必修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練功時”,這是老毒物的訓誡。無論刮風下雨,打霜落雪,老毒物都要求秦朗在第一波雞叫的時候就必須起床練功,否則的話,老毒物就會將毒蛇、蠍子之類的東西放入秦朗的被窩,讓它們陪秦朗“睡覺”。

盡管如今在夏陽市,秦朗也並未想到偷懶,迅速洗漱完畢,然後跑步前往七中背後的小山上。

這是秦朗為自己挑選的練功之地,昨天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挑選好了。

秦朗全神貫注,開始練起了伏龍樁。

老毒物說過,武人境界分為九重,第一重煉力,第二重為打樁。打樁,就是紮馬打樁,是真正的武者必須經歷的基礎階段。

說來這伏龍樁也是神奇,三年前秦朗剛練習的時候,站得全身上下都疼,而且還經常被老毒物打罵,如今卻是越站越輕松,越站越是精神,站樁三年,秦朗對這樁法的體會也加深了不少。並且,一次老毒物說漏了嘴,秦朗才知道這伏龍樁並非老毒物的功夫,而是他專門從佛宗盜來的功夫。

此時秦朗站在山巔,感覺自己就像是一株老松,落地生根一般穩固,任憑風吹雨打,都能巋然不動。

漸漸地,秦朗開始明白這“伏龍”二字的真正含義所在:

每個人的脊柱從頸椎到腰椎二十四塊骨頭,儼然就是一頭蟄伏在身體之中的大龍,正是因為一條“大龍”的存在,人才能腳踏地、頭頂天。不過,伏龍樁的“伏”字,並非是蟄伏的意思,而是“降伏”的意思。平日修行的時候,只有完全降住了這一頭“大龍”,才能真正做到頂天立地,出手之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欲勝人,先勝己。

以伏龍樁來為武學修行“打樁”,不僅僅是站得穩這麽簡單,而且是要“降”住全身的力道,甚至還要降住心頭的意念,讓全身力量和意念都匯聚在脊背這一條“大龍”之內,頂天立地,借助天地之威來磨礪自身力量和意志。

而普通的馬步樁法,肯定沒有這麽博大精深,無法兼顧力量和意志的淬煉。

“果然厲害!”

陡然開竅之後,秦朗對這伏龍樁給出了這四個字的評價,看來老毒物雖然憊懶,但用來給他打下武學根基的樁法,當真是一等一的!

三年苦修,不如一朝頓悟。不過,若是沒有這三年的煉力、練樁,也換不來這一朝頓悟。

秦朗知道,他已經達到了武人境界第二重“打樁”的頂峰。接下來,就應該是邁入第三重“招式”的範疇,學習和領悟各種武功招式。

秦朗明白了這伏龍樁的妙處之後,並未欣喜若狂,而是“降伏”住心頭的喜悅,繼續以伏龍樁的姿勢站定,恍若山崖古松,沐浴著星光余輝,迎接晨光的到來。

晨光初露,鳥鳴聲四起。

忽地,秦朗感覺到有幾根松針落在了頭頂,上方的松枝發出一陣劇烈地抖動,樹上鳥巢上的小鳥驚飛而起,似乎受到了很大的驚嚇。

擡頭一看,只見一根松樹枝椏上,纏繞著一條兩米多長的“菜花蛇”,大蛇一身菜花黃色,頭呈三角形,一看就是毒蛇!

這條大蛇剛打劫了一個鳥窩,並且將裏面一只剛孵化出來的小鳥給生吞了,兩只成鳥只能沖著菜花蛇喳喳叫個不停,卻無法趕走這條大蛇。

弱肉強食,這就是自然法則。

這條大蛇吃了幼鳥之後大搖大擺地離開了鳥巢,沿著樹幹向下滑,似乎準備再“打劫”一個鳥巢。

菜花蛇,又名菜花原矛頭蝮蛇,這貨不僅毒性很強,而且胃口也好,屬於廣食蛇類,甭管什麽青蛙蛤蟆、老鼠、鳥雀、鳥蛋等等它都可以吃,甚至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它們連同類都會吞食,正因為牙口好,這種蛇類在食物豐富的山林地區長勢很快,有的體形甚至可以跟蟒蛇比肩。

這條菜花蛇從樹幹上滑下的時候,明顯看見了秦朗的存在,但這東西仗著身長體大,似乎並不將秦朗放在眼中,只是很悠然地沿著樹幹向地上滑下。

嗖!

就在這時候,一道紅光從秦朗眼前掠過,閃電般“釘”在了松樹的樹幹上,攔住了菜花蛇去路。

讓秦朗沒想到的是,攔住菜花蛇去路的竟然是一只血紅色的螳螂!

這只紅色螳螂大約有10厘米長,從其體形特征來看,應該屬於中華大刀螂,但是中華大刀螂的顏色一般都呈綠色或者暗褐色,這是保護色,減少被其他獵食者攻擊的機會。而這種純紅如血的螳螂,秦朗卻是沒見過。因為紅色雖然拉風,卻也容易成為鳥類或者其它獵食者攻擊的對象,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