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舊物新成回仙夢 無欲何處論修求(第2/3頁)

看見裴玉娥,梅振衣也能感受輪回眾生之苦,一世顯赫或淒涼也不過匆匆如此啊。想比之下,自己是幸運多了,而玉真、谷兒、穗兒等人,也比裴玉娥幸運多了。

梅振衣也沒多說什麽,只是講了宮中變故,武皇駕崩李顯即位但裴炎未赦。他勸裴玉娥不要著急,也就多等幾年功夫而已,安心在菁蕪山莊好好養生。

……

神龍二年(706年)到開元七年(公元719年)這十三年梅振衣一直在青漪三山修煉,其間只出過一次山。那是在景龍三年底(公元709年),有人到蕪州訪問玉真公主。

來者是一位年近三十的男子,相貌英武儀表堂堂,姓李名隆基。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封為臨淄王任潞州別駕。如今奉旨入朝,借這個機會路過蕪州前來拜訪玉真。在明面上玉真公主還是要掩人耳目的,只與族弟李隆基在玉真觀中相見,不料李隆基來蕪州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見梅振衣,並把來意私下裏告訴了玉真,希望玉真約梅振衣秘見。

李隆基貴為臨淄王,他路過蕪州,官府當然要小心伺候,身邊人也一刻不離,保護和監視之意都有,只有與玉真相見時才方便屏退左右。梅振衣聞訊也很意外,他當然知道李隆基是誰,不就是後世的唐玄宗嗎?

臨淄王要見自己,派人來請就是了,何必通過玉真公主約定私下見面呢?一定是有所圖謀。穿越前的歷史功底並不好,但也知道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除掉了韋後,扶睿宗李旦登上皇位。接著睿宗禪位於李隆基,玄宗即位鏟除太平公主一黨,開創開元盛世後有安史之亂。但這些都沒發生,至少在梅振衣眼中還是沒有的事。

梅振衣在玉真觀中見到了李隆基,只帶著張果一人而已。定遠將軍正要給臨淄王行禮,李隆基已經搶先施禮,稱梅振衣為“放為兄”。

這個稱呼讓梅振衣愣住了,古人之間彼此稱呼是很有講究的,有名有字有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場合。號為尊稱。晚輩不能直呼長輩之名,平輩之間多稱姓,比如李隆基叫梅振衣“梅真人”、“梅兄”、“梅公子”、“梅將軍”都可以。以他的身份,直呼其名“梅振衣”也完全正常。

只有私交不錯的熟人之間才以字相稱,梅振衣字“放為”,那是當年狄仁傑給起的,但幾乎沒人這麽稱呼他。知焰與玉真等人只稱他為“振衣”,並不是不尊敬,而是早就習慣了的親昵之語。

身為王爵,第一次見面,就稱梅振衣為“放為兄”,不僅是折節下交的姿態,而且很顯然是在套近乎。李隆基刻意結交梅振衣,不為別的,沖著他父親梅孝朗來的,言語之中多次贊揚南魯公忠心耿耿有大功於國,在是軍中朝中都是棟梁元老。李隆基還說久聞梅振衣的“事跡”,心中贊嘆已久,一見果然覺得親近。只是自己的身份不便,而如今朝局敏感。故此私下相見。他還感謝梅家多年來對玉真公主的“照顧”,就差沒直接叫梅振衣為“姊夫”了。

聞弦歌而知雅意,梅振衣當然明白他是什麽意思——李隆基意在長安啊。他明顯是在結交朝中有影響的門閥,恐怕是針對韋皇後等人做準備。梅振衣對李隆基的印像還不錯,此人儀表談吐皆不俗,頗具雍容氣度。臨淄王美言,梅振衣連連稱謝,也表態說年終將派張果借送蕪州歲入去長安之時,私下向父親轉達臨淄王的美意。

玉真是道士,李隆基也知梅振衣是修道之人,談話中還借題發感慨,表示回京之後要諫言皇上,一改武則天當朝時遺留的天下獨崇僧尼之風,李家為道祖之後,應推崇道門大行於世雲雲。梅振衣一直面帶微笑,心中暗道:“隨先生一定喜歡這個人。”

李隆基離開蕪州回京之後的第二年,宮中事變,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李顯,扶傀儡少帝李重茂登基,企圖效仿武則天掌朝堂神器。僅僅十天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京中發難,盡誅韋氏一黨,李旦即位。

李旦即位大赦天下,為裴炎昭雪並追封太尉,下詔大為褒揚。李旦為裴炎平反是意料之中的事,當年裴炎把李顯趕下皇位,扶上來的就是李旦,他們一直私交甚厚。

梅振庭派人接母親裴玉娥回長安,一年後裴玉娥在長安病故,她總算在有生之年等到了這一天。

自從在洛陽雲端站了十個月,看夠了皇宮中那些狗屁倒灶事,梅振衣對世間亂相心已淡然,只在青漪三山中潛心修行,法力精進極為神速。他的日子看上去如世外閑雲。其實梅振衣知道,自己修行中將要面對的麻煩和劫數不少。

時間一晃就到了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梅振衣修煉別人也在修煉,左遊仙前年來訪,說自己天劫將至。梅振衣派張果去了昆侖仙境,在左遊仙的洞府中守候。倘若左遊仙歷劫,張果暫時照顧眾弟子等左遊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