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盤扣金珠心何重 指山相贈以還情(第2/4頁)

再看對面,張果、星雲師太、師兄曲振聲、舅舅柳直,還有梅氏六兄弟都紛紛上前寬言慰問。不僅有人還有鬼,常人不覺的陰風起處,提溜轉也來打招呼,祝賀他無恙歸來。梅振衣抱著兩個丫鬟也沒法還禮,只有不住點頭稱謝,張果等人眼眶都有些濕潤,面帶欣慰的笑意——無論如何,回來了就好!

梅毅在一旁問張果:“你們怎麽知道,我和少爺會在今天回來?”

張果:“程玄鵠派人從浩州騎快馬報信,說少爺不日即將回家,我能猜到少爺肯定先回齊雲觀,我們這兩天都在山下等。”

抱著一對美少女丫鬟,看著面前這些親切的面孔,梅振衣心中溢出一股形容不出的暖流,鼻子有點發酸也想哭。萬馬軍前被父親被一箭帶來地遺憾,此刻一點點被沖散。

他低頭柔聲對兩個丫鬟道:“我這不是好好的嗎,你們哭什麽?別再哭了,眼睛哭腫了就不好看了!”

谷兒、穗兒這才止住抽泣破涕為笑,反應到在眾人面前舉止失禮,又趕緊躬身道歉,被梅振衣一把拉起。接下來他上前向眾人長揖回謝:“騰兒突遭變故,讓諸位為我憂心了!”眾人紛紛伸手攙扶,皆說少爺遇難呈祥,值得好好慶祝。

一行人簇擁著梅振衣和梅毅,就像簇擁著兩位從戰場上得勝而回的將軍,一路談笑回到了齊雲觀。當晚在觀中設宴,既洗塵也壓驚,開席之前,梅振衣想起了一件事,把舅舅柳直單獨請到了書房。

柳直聽說自己外甥出事之後,也是急的吃不下睡不著。妹妹柳巧娘走的早,只留下這麽一點骨血,怎麽不讓人擔心?聽說梅振衣無恙歸來,柳直特意從寧國縣趕到齊雲觀等候,要親眼看到他回家才能放心。俗話說見舅如娘親,尤其是親娘不在的時候,那就是娘家最親的人了,剛剛穿越時對這個莫名的便宜舅舅沒什麽感覺,可是此時見面,梅振衣卻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種親人間的溫情。甥舅之間寬慰的話不必細述,最後梅振衣求了舅舅一件事。

柳直聽完後眼神發亮,拍著他的肩膀道:“難為你還有這份心,我怎能不答應,就這麽定了!你這孩子真像你去世的娘,心細,總能為人考慮的很周到。”

酒席還沒擺上之前,柳直當著眾人的面宣布了一件事,要認谷兒、穗兒為女,不是掛名的義女,而是記入戶籍的養女。這就意味著這一對丫鬟今後的身份不同了,她們的名字也成了柳谷兒、柳穗兒,不再是普通的下人,而是梅振衣的“表妹”。柳直話一出口,眾人都猜到梅振衣剛才拉著舅舅去商量什麽事去了,也明白了他的用意——將來要娶這兩個丫鬟。注意,是“娶”,而不是“納”,其中有很大的區別。唐代的婚姻制度是法定的一夫一妻制,一位成年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當然了,有錢人可以納妾,還可以在府中養一堆歌伎,在現代人看來都是小老婆,但在當時的法律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妾沒有法律承認的地位,也不受任何保護,沒有財產的繼承權和處置權,甚至妾本身就是一種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買賣或轉送。從文字表述上看就很明顯,與正妻結婚叫“娶”,要請媒下聘履行法定的手續,而“納”就是收納之意,就像買一件東西,不需要媒人也不需要聘書。唐代的律法還規定,士族與庶族之間貴賤不通婚,指的是正式的夫妻,與納妾無關,也說明妾被排處在法律地位之外。還有規定不得以妾為妻,也就是說正妻死了,妾也很難扶正。

那天在終南山下,梅振衣扯開盤扣取出金珠的時候,心中就很有感觸,經歷這一番生死磨難,他想到應善報所有善待他之人,當然包括照顧他無微不至的谷兒、穗兒。他早就打算將這一對美少女留在身邊,轉念想來,如果納為妾室也實在太委屈了。那怎麽辦?既然貴賤不通婚,首先就是要給她們一個身份,這就是他求舅舅柳直的原因。律法又規定男子只能一夫一妻,也不能都娶為正妻啊?在唐代的婚姻制度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後代人了解的不多,那就是“媵妻”制度。

媵,古語從嫁之意,比如堯帝之女娥皇、女英這一對姐妹都嫁給了舜帝,就是一妻一媵。到了唐代有“媵妻”制度,媵不是法定的那唯一的正妻,但比妾的地位要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受法律承認,與丈夫是正式的夫妻關系,娶的時候也需要正式下聘書,受社會與整個家族的承認。只有貴族才有娶媵的資格,而且法律上有明確的等級與數量限制,比如唐律就規定:“五品,一妻三媵”。意思是五品官最多可以娶媵三人。

谷兒穗兒脫離了下人身份,梅振衣將來就可以明媒正娶,皆為正式的媵妻。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報答方式,這應該是谷兒穗兒最想要的,也是她們做夢都想不到的。誰會為兩個丫鬟動這麽多心思?真要是喜歡將來納為妾就是了,而梅振衣竟然設法給了她們公認的法定地位與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