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燈下朱紅印 八卦暗文章(第2/5頁)

他被從會場直接送到了醫院,精神狀態都有些恍惚了。蕪城市衛生部門立刻組織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醫學專家進行會診。其實沒有什麽好診斷的,瞎子都能知道他臉上是什麽,明明白白就是被人打了兩個耳光。但這一批專家教授卻沒有人直接下此診斷,而是從各個方面分析“病因”——血管瘤、紅斑狼瘡、局部灼傷、皮下組織細胞變異、色素異常沉積等等。就是沒有一個人說出耳光兩個字。

診斷不對症又如何能治病呢?我知道這兩個掌印會在他臉上留多久——七七四十九天!因為我出手的時候盡了全力。後來有個機靈點的腦袋也不算太僵化的專家想到了中醫,請來一批民間有經驗的老中醫來會診。有一位老中醫看一眼就說出了朱砂掌,把脈之後就說不用治了,過一個多月自然會沒事。這位老中醫來自鄉下,據說姓金。

不用治怎麽辦?打上進口的粉底、遮瑕膏蓋臉就是了。這一張臉是蓋住了,可另一張臉卻沒有蓋住。這件事影響太大了,也影響太壞了!上升為一個事件的高度,有關部門下令要追查到底。但是追查歸追查,楊大同本人短期內沒臉回去上班,事實上也不需要他再回到市委上班了。

不久之後蕪城市各大班子到了換屆的時間,楊大同沒有連任市委書記。在組織部門的安排下,他被平級調動到一個清閑但沒有任何實權的部門任副職。雖然表面上他沒有立刻倒台,但平時圍著他轉的那些人都嗅到了空氣中不尋常的味道,像躲避瘟疫一樣遠離了他。

一年半以後,在新一屆班子的領導下,紀檢部門查出了楊大同有重大的經濟問題,雙規之後直接拿下。其實拿不拿下他已經無所謂了。楊大同已經長期不能正常工作,因為他的精神逐漸有點失常了。他落下了兩個毛病:每到走上會場的主席台時就雙腿發軟頭上冒冷汗。發展到後來,他總是小鏡子不離手,逢人就問——我臉上幹凈嗎?

楊大同的結局都是後話了,他不久之後就被人們漸漸淡忘,只剩下蕪城人茶余飯後的談資。我對這個人的評價只有兩個字——人蟲。

我輕輕兩巴掌,不僅打倒了一個楊大同,而且還在蕪城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市委書記被調走了,領導班子中多出了一個位置。這就像金屬導體中的空穴位移,引起了一連串的人事變動。原市長被提拔為市委書記,一位原副市長提拔為市長。在蕪城的局級幹部中,又新提拔了一位副市長上任。誰也沒想到這個臨時提拔的副市長居然會是風懷遠。風懷遠上任之後分管農業、水利、防汛等方面工作。

楊大同雖然被撇到了一邊,但對於“朱砂掌事件”的追查卻一直在進行。調查分明暗兩條線。明的當然是公安系統,暗的那條線任務落到古處長頭上。古處長查來查去也沒查出什麽結果,最後只得“無奈”的不了了之。公安那邊不知道為什麽雷聲大雨點小,這次調查工作組織的陣勢很大,連曲靈都參與了,卻沒有什麽人真正用心去查。如此,當然也查不出什麽結果來。

我這兩巴掌真神奇,四兩撥動了不止千斤!我打的一點都不後悔,甚至有些得意。唯一有點難受的地方,就是看見楊小康比以前消沉了許多。楊小康這個人不錯,是個好孩子,也幫過我。他父親的悲慘下場是我一手造成的,但是想想也沒辦法。父親的罪不能是兒子的錯,同樣的道理,也不能因為兒子是好人而不懲罰他的惡父。只是沒想到最終還牽涉到風君子的父親,風懷遠居然因為這一系列事件被意外的提拔為副市長。

……

你了解印刷術嗎?它是中國人發明的。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的一部《金剛經》與《俄藏敦煌文獻》中的片斷。而在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詳細紀錄了畢升(徐公子注:靠!電腦上居然打不出活字印刷發明者的名字!)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但直到近代鉛印技術引入中國之前,歷代印書主要還是用版印,也就是雕版印刷。

我們現在看到的鉛印或者激光打印的書籍,都是一頁雙面的。比如一本書的第一頁和第二頁這一張紙兩面都印了字。但是古代的線裝卷冊,由於印刷工藝和材料上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單面印刷的。古書都是從上到下豎寫,一張紙一面印滿了字,可以從中對折過來,形成第一頁和第二頁,然後再裝訂成書。

還有更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一頁書的兩面分別印刷在兩張紙上。成書時再將空白那一面裱合在一起,形成兩面都有字的書頁。我們有時候看古冊,翻書的時候你感覺不出來那是兩張紙粘在一起的書頁。因為古代印書的紙張,比如宣紙,非常薄非常軟!加上粘裱的工藝又異常精巧,所以往往看不出來。其實,你把一本古書撕碎了再用溫水一泡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