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名萬物母 抱玄結胎衣(第3/5頁)

金丹大成守屍鬼,苦海未離落空漢。風君子這是第一次用嘲笑的口吻形容修行中的境界。而我此時的境界,在他口中不過是個守屍鬼而已。我苦著臉問他:“為什麽我的運氣就來了呢?難道是因為我的身世?”

風君子:“這個嘛,說起來就復雜了!你現在是不是在問自己究竟從何而來?在你叫石野之前,又是什麽人?如果去掉石野這個名字,你又是誰?今天你神思恍惚之際,是不是一直有此疑問?”

“是的。”

風君子:“這便是丹道中‘胎動’的心境。其他人有此心境也是不夠的,因為它必須在真空境界之後。而今日,你可以了!……如果我不傳你心法口訣,讓你自悟自修,如果機緣巧合說不定也能有所境界突破。不過嘛,還是我教你更好。……石野,我早就給過你一本《老子》,你看了吧。現在把第一章背出來。”

風君子居然叫我背書。《老子》五千文我早已背的滾瓜爛熟,開口就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的這一段話,玄妙異常,是相當抽象的精神思辨,其境界就如漂浮在高空中的浮雲不可捉摸。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對這段話有不同的理解。我每次讀到這一段,所感受到的就是玄之又玄。

風君子在我對面說道:“很好,一字不差。我告訴你,這段話,就是我四門十二重樓丹道中‘胎動’的口訣。也是自古以來丹道中人所追求的‘玄關’所在。……你回去好好想想,今夜子時我在老地方傳你心法。”

一直以來我苦求不得的“胎動”口訣,是我早熟背的一段文字。想想也不意外,風君子以前所教的口訣不都是借用經典嗎?經典人人會背,但無人點化也只是紙上義理文字而已。我問他:“你的意思是——老子這段話在講丹道口訣?”

風君子:“老子未必在講丹道口訣,但丹道可以此為口訣。四門十二重樓是我所創,又不是老子所創!天下各家道法除了陽神境界大多用‘長生訣’之外,此前各重境界類似口訣不同,我只是借用而已。……我問你,我給你的那本書上明明寫的是‘元之又元’,你怎麽自己讀成了玄?”

“你給我的那一本是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的版印本。清代為了避康熙帝玄燁的諱,改玄為元。我讀了這麽多書,這些還不知道嗎?”

風君子點頭:“我可不能拿老眼光看你了,你不再是我剛認識時候的那個石野,學問漸長啊!再問你一個問題吧,我明明教你的是丹道,可是你與佛門修行卻非常有緣。就算一個真正的和尚,學佛門修行也未必有你如此精進,這就不是我這個師父的能耐了。你知道是怎麽回事嗎?”

“我也不知道,你說呢?”

風君子:“牛頓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課本上有。他說他站在什麽上來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和牛頓有什麽關系?”

風君子:“和牛頓沒關系,和他那句話有關系。你一直是坐在佛的肩膀上修行。還記得我在狀元橋下放的那個蒲團嗎?九林禪院那麽多蒲團我不借,偏偏借了那一個。原因無它,因為裏面藏了一樣很特別的東西。這件東西嘛,說起來名揚天下。如果在幾年前,恐怕只有佛教界人人皆知,可是最近幾年,幾乎天下人人皆知。”

“什麽東西?佛門的寶物嗎?怎麽會天下皆知?”

風君子:“我不說,考考你的隨口禪。你說那會是什麽?”

什麽東西?舍利子,不會吧?貝葉經,也不太可能?坐在佛的肩膀上?這幾年天下人人皆知?會是什麽呢?這時我突然想到了前幾年的一部電影,脫口而道:“難道會是——木棉袈裟?”

只聽咕咚一聲,風君子一屁股沒坐穩摔到了椅子下面。他隨即爬起身來壓低聲音驚呼道:“老天,居然讓你給說中了!確實就是禪宗的信物木棉袈裟。算了算了,你別問了我也不說了,說出來恐怕又是一場風波。……我告訴你,以後你修行不要再到狀元橋下,還是菁蕪洞天最適合。你把那個蒲團也拿到菁蕪洞天去吧。……現在你出去吧,子時陰神在狀元橋相見。”

……

前一段時間,少林寺的大和尚們曾經討論過一件事——是否為某人立一塊紀念碑?這個人的名字叫作李連傑,如此大名鼎鼎的人物不用我再介紹了。本來高僧寂後,留下的不過是一座舍利塔,少林寺就有塔林。寺中留碑紀念的,只有達摩祖師。演員李連傑雖然也信奉佛教禪宗,但至少目前遠不能與達摩相提並論。但是李連傑為當年少林寺帶來了兩樣東西——名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