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滄浪清濁兮 襟袍守正一(第2/5頁)

金爺爺看見我的反應,似乎在意料之中,笑著走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們不要在這祖師殿中說家常話。你既然已經到此,那就在正一祖師像前焚香禮拜……然後隨我出來。”

恭恭敬敬拜過正一祖師,我隨著金爺爺,不,守正真人走出大殿,來到廣場一側的飛檐回廊下。這裏放著兩把香檀木短椅,中間的小幾上兩盞白玉杯盛滿了山泉水。守正招呼我坐下,遞給我一杯水。喝一口,如甘露清涼,讓人神清氣爽。

“守正——爺爺——真人——前輩——”我說話有點結巴,不知如何稱呼才算恰當。

守正一笑:“你現在還不是正一門弟子,就叫我金爺爺吧。”

“金爺爺,我從小就認識你。真沒想到,你居然是當今修行界第一高人。”

守正:“第一高人這四個字只是仰仗正一門所得的虛名,我本人萬不敢當!天下之大,藏龍臥虎。在我之上者,未必為眾人所知。……小野,你一定很奇怪,你金爺爺怎麽就搖身一變成了守正真人呢?”

“我確實好奇的很,正在等金爺爺你告訴我。”

金爺爺喝了一口水,看著遠處的山峰悠悠道:“我出生於書香人家,幼年也是讀聖賢書長大。不瞞你說,我十八歲那一年就參加鄉試,還中過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只可惜生逢亂世,報效無門。眼見天下昏昏,我也就放棄了科舉及第的念頭。有一句古話是怎麽說的?我教過你。”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你對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當時年紀小,不太懂,現在明白一點了。”

金爺爺:“難為你到現在還記得這麽清楚,我就是那麽想的。還有一句古話叫做‘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不能治民生疾苦,就去治眾人病患。於是我在鄉間行醫,有懸壺濟世的抱負。可惜在我二十歲那一年,家園被動亂所毀,全家人只有我一個被路過的高人所救僥幸逃脫。”

“什麽動亂?洋鬼子打來了?”

金爺爺:“不是,不是那幾次,而是流民劫掠。”

“流民?”

金爺爺:“就是你們學校課本上說的起義軍。……救我的那位高人問我:‘你若行醫一世所救之人,可有今天所見一日殺人之多嗎?’我搖頭。他又問我:‘天道者,何為生?’我當時忽然有所悟,跪地請教。他對我說:‘我見你資質、悟性、性情都是上上之選,不如隨我到世間仙山中修行。’於是我就隨他也就是我師父來到了正一門。這一修行,到今日就是一百零八年。”

“一百零八年?您老今年有一百二十八歲高齡了!那您,那您怎麽又成了石柱村的金爺爺?”

金爺爺:“正一三山是人世間洞天,不是天上仙界。正一門弟子來自於人世間,當然也要行走於人世間。四十年前,蕪城疫病流行,我下山行醫,以流落異鄉者的身份在石柱村落戶。從此,當山中無趣之時,我就到世上行走。不如此,怎麽知道世事如何?又怎麽能認識你呢?……不談我的陳年舊事了,還是說說眼前吧,你這一路前來,是不是三番為人所阻?”

我笑了:“好像你的徒子徒孫們想試探我。”

金爺爺:“你誤會了,他們不是主動去擋你的路,而是我的意思。我這麽做,其實不是試探你,而是在試探他們,更是在試探他們的師父。”

聽到這裏我總算徹底明白了。我是守正掌門要等的客人,澤東那些晚輩怎麽會有那麽大膽子攔我的去路?原來是守正自己示意的。我看著他沒有說話。

金爺爺又接著問道:“你一定有些不解,我為什麽要這樣做?你聽說過康熙傳位給雍正的民間傳說嗎?”

“有一種說法,康熙特別喜歡孫子弘歷,就是後來的乾隆。他傳位給雍正,也暗示雍正將來傳大位於乾隆。這叫因孫而傳子。”

金爺爺:“不錯,我指的就是這個傳說。天下動蕩百年有余,如今稍有安定,正一門也在我手中開枝散葉。弟子多了,難免良莠不齊。我門下的和塵犯下大錯,而他又調教出澤中那種忤逆,為師者有過也。……這一次你進入正一三山,我有意讓和鋒、和曦、和光三人譴門下最得意的弟子向你請教,也好考察他們的形容舉止,為正一門將來打算。你對那三人評價如何啊?”

守正的用意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借弟子在考師父。因為他將來不論將掌門之位傳於誰,下任掌門一定都會將掌門再傳於門下最得意的弟子。他有這個心思,而陪我前來的澤仁猜出來了,曾委婉地提醒我。這話還真不好亂說,我想了想答道:“澤東、澤平雖然性情不同,但假以時日,都有領袖一門的能力與手段。只是這兩人品行中各有偏頗之處,澤東心胸大卻未必能容異己,澤平心智深棱角卻過於圓滑,還需要多多修煉。當時,這只是我一面之辭,說說而已,您老不必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