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回 王月英計探藁砧 東方朔智竊蟠桃(第2/3頁)

直至二年之後,方把煙火食完全斷絕,只覺精神越好,膽氣也越壯了。自己也能出來找些現成的果類充饑。就是不吃東西,也不覺怎樣饑渴。自此每隔三年,鐵拐先生必派幾個弟子,前去王屋查看他的功行,傳他一些道術。

其時太華山的鐘離權,已把玄經三卷完全讀畢,奉老祖法旨,傳與采和。轉瞬又過了幾百年,歷西漢而至東漢。那武當山上的張果,也得文美真人請令元始老君,傳與玉虛大典一書。

何仙姑更由玄女召去,親授元門要道,並付與天遁劍法。以上諸仙,都有八九分道行。其時人間正是東漢明帝時代。明帝本是佛門弟子轉生,首先崇仰佛教。於是官吏人民,也都棄儒、道之教,盡歸於佛。元始老君為防門下弟子與人競爭長短起見,因邀齊各大弟子,以及各帝君、各星官,及一切有職金仙、無職散仙,齊集八景宮,諭以三教同源之理,凡間勢力雖然各有消長,此亦定數使然,好在同抱利人主義。既有他人負擔,何必功自我成。在這數百年內,教下弟子自願往來塵世的,只可暗助佛門,共立功果。其好靜惡囂,不願多事者,大可在山上修養,不必輕易問世。眾弟子奉了法旨,又各告誡各人門下弟子,共同遵守。所以自東漢以後,常見儒佛兩派,互相攻訐,互相水火,大有入主出奴之概。唯道門中人,無有所與,乃出兩大祖師一諭之功也。

如今且說那東方朔。他別號曼倩,乃是歲星轉世。自幼得同道仙官下凡,傳授種種法術。長大之後,學得一身本領,能出幽入冥,未蔔先知。武帝正在好道,聞他名氣,召封太中大夫。這東方朔生性詼諧,雖在朝中,卻不甚拘守朝儀。有時見了天子,要說就說,要笑就笑,時常把個尊嚴天子,逗得喜笑顏開。天子日坐朝廷,為苦拘束,有他這樣一位滑稽人物陪同談笑,卻自另有意趣。因此天子並不見責,反覺這人率直得可愛,因此寵賚有加。

自來傳說西池王母,曾感於天子求仙之切,下降漢宮,談論至道,三日始去。其實這全是東方朔一人鬧的把戲。武帝窮兵黷武,重征暴斂,久已天怒人怨。縱然口說好道,何能動仙人之信用。何況王母為女仙領袖,焉能如此輕易下凡,還在他宮中一住三天。這等行動,與凡人何異?要知實在內容,並不如此。因武帝知道東方朔能夠邀請神仙,因此再三要他將瑤池聖母請來。東方朔明知此事難辦,但因他幾次三番地糾纏不休,欲待固拒,礙於君臣之份;若據情奏聞王母,不但於事無益,反恐惹得王母譴責。沒奈何想出這麽一個方法,特行邀請幾位同道中人,扮成王母和侍女們的模樣,配以全副鑾駕、儀仗仙車,乘雲而來,下降空中,和武帝講了三天大法。

雖然完全是假冒,卻也貢獻許多金石之言。武帝果能聽從一二,未嘗不能仰邀天和,造無量之洪福,成一代之賢王。即他本身的功果,也就非同小可了。無奈他形為慕道,實則全屬客氣作用,原無誠意可言。言者雖諄諄而道,聽者已昏昏思睡。這等情形,休說真正西王母聞而厭惡,就是這位假扮的王母,也覺此公迷惘已深,不可救藥。勉強在宮中居住三天。在她是不好意思就去。其實彼時武帝心上,早不如此想法。他本是絕頂聰明的人,關於尋常理論,原可以不問而知,不解而悟。此番聽得王母臨凡,滿望必有什麽了不得的新奇議論,可增長見識,開拓心胸。其實這等議論,還不十分貼切。再說簡單些,他那唯一的希望,只是一粒長生不老的仙藥靈丹,可使他享億萬年人君之福。後來王母是請到了,神仙是見著了。偏偏三天之內,盡聽他說些極平常沉悶的經旨,一點沒有新鮮特別、動人聽聞的精妙之言。這已經夠他難受的了。偏偏這位王母不識時務,見他如此沒興趣,即就本題發揮,說什麽至道之理,即是平常兩字。唯其平常,所以近情。一涉離奇,反成旁門左道了。這話,要在真忱修道之人,平心靜氣地聽來,已覺奧旨無窮,大可尋玩。偏這位漢武帝愈加覺得意興毫無。虧他生得聰明,居然給他想到不要是東方朔使的狡獪。大概是他請不到王母,怕朕生氣,所以找個仙人來替她一下。這位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英主,豈能白受人欺罔誑騙?想到這層,不覺龍心大怒起來,忙叫黃門官宣東方朔進宮。東方朔正在家中煉制一種丹丸,突受宣召,覺得事出非常。防有意外之災,掄指一算,已知端的。不禁抓耳撓腮地為難起來。但是皇命嚴切,不得耽延,只得硬著頭皮趕到皇宮。一路上已定了一個主意。

到了宮中,武帝卻並不怎樣發怒,仍和平日一般笑問:“卿家請到王母,連日授朕經典和養生要訣,已能領會。但朕聞王母園中蟠桃最盛,五千年一開花,更五千年方能結子。好在每次結子,王母必留下許多,備作賞賜之用。有萬年不摘者,也承久不壞。這種仙桃,人能吃得一枚,不但百病消除,還能延年益壽。朕因初見王母,不便面索。卿可為朕代求,贈與幾枚。”東方朔料不到武帝會想出這等惡主意來。明明是出此難題,藉以試探王母真假。我若不允代求,或求而不得,便見得王母非真,自己應得欺君之罪。只有暫行承諾。因奏稱:王母下凡三天,今日必要西歸。臣當隨駕同往瑤池,乞賜數枚回來,奉獻萬歲。武帝見他居然允諾,心中又摸不住他的真假。因貪吃蟠桃的緣故,反格外優待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