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2章 前往聖人江(第2/2頁)

“呵呵,提普師弟……”青獅飛到蕭華身側,慈慧端坐在其上,笑道,“先前師弟所提之大日如來???,小僧正好有些體悟,現在跟師弟討論一下。”

“哈哈,甚好!”蕭華大笑,身形飛起,落在青獅的後背之處,盤膝坐下,那青獅仰頭長嘯一聲,足下生出青雲,朝著遠處已經飛起的紫毛犼追去。

蕭華常聽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他不怎麽喜歡靈酒,是故也從來沒有跟旁人千杯鬥酒過,倒是有不少跟他話不投機的修士。可若是論到像慈慧這等投緣的和尚,蕭華先前也從來都不曾遇到。李宗寶不必說了,那是半天不用說一個字的;張青蕭也不必說了,這廝話雖多,可句句不離魔宗,囂張的異常;其他一些人,都不曾讓蕭華生出一種輕松、自由的感覺,似乎在慈慧面前,他能無話不談!他跟慈慧兩人能接連的數日辯論佛法,引經論據,有時候掙的是面紅耳赤,可說到口幹舌燥之時,又是相視而笑,或許誰都不能說服誰,但兩人的心中又是所得甚多。慈慧的佛法造詣甚深,又是異常的謙遜,在蕭華面前沒有一絲的架子,蕭華每句話,每個問題他都必定回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蕭華在這十數日間佛法的體悟愈發深湛,蕭華每每有些所得,必定眉飛色舞,說出來與慈慧分享,就好似他乃是真正的和尚一般。

蕭華對慈慧生出親近之心,那慈慧又如何不對蕭華生出敬佩之意呢?眼見蕭華佛宗修為日漸精深,他的嘴角之上的笑意也是愈發的濃重,很為自己將蕭華從大雪山的小玲瓏寺中帶出感到欣慰。這麽一個身居慧根的小和尚若是丟在了荒山之上,佛門以後可就少了一個名聞遐邇的高僧啊。

“唉,佛宗……真是了得!蕭某以前實在是小覷了他們!”這一日,蕭華跟慈慧辯論了片刻,提到一個略加晦澀的佛理,慈慧一時不知如何分說,閉目沉思的時候,蕭華也暫時休憩,擡眼看看飛在頭前的紫毛犼和怪鳥又是將佛識放出,探看高空之下的情形,心中嘆息不已,“這佛法博大精深,內中奧義不斷。即便有僧眾不修佛門神通,同樣可以從內中得益甚多。若是於儒修相比,佛法就是文,佛門神通就是武,兩者可以相互分離,又可以相得益彰。若是跟我道門相比,道門這方面好似就薄弱了很多,道門之經義多在修煉,多在以己勝天。若非蕭某來到三大陸,如何能從坐井觀天中跳出?如何能知道儒修和佛宗的奧秘?先前那些對於佛宗的偏見,呵呵,想必也要除去了。無論是佛宗還是儒修,道貌岸然之輩有之、假仁假義之輩有之、口蜜心劍之輩有之,心狠手辣之輩亦是有之。可同樣的,真情實意之人有之、古道熱腸之人有之、虛懷若谷之人有之,面慈心軟之人有之,不是說一樣谷稻養百種人麽?一種修煉門下同樣有萬種人,這是人的本性,跟修煉的法門又是無關。”

“只不過,蕭某既然是修士,那就要好好的修煉,蕭某既然有博采眾長的機緣,那就要好好的向不同的修士學習,取長補短這才是修煉之道!”

想通了這些,蕭華心中的那種對於佛宗的偏見逐漸的消失,不覺輕松起來,好似掙脫了一種無形的桎梏,然後將佛識放出,隨意的看向地面。

先前蕭華從大雪山來到四極山,一路盡是偏荒,難得一見人煙。不說大雪山山高萬仞積雪皚皚,普通的佛子都不會前往,即便是四極山也地處險遠,若非辛欣頭前帶路,慈慧也未必能找到那裏。所以,蕭華的所見跟曉雨大陸頗是相似,但從四極山出來不久,這極樂世界的景致就開始不同。氣候逐漸的發熱,一種暖烘烘的燥熱在半空無時不在,地面之上,綠蔭同樣多了起來,一棵棵頗是怪異的大樹,撐起了樹冠將日漸稠密的凡人遮蔽在涼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