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舍己為人(第2/2頁)

傍晚時分,莫問到得清平城,這裏是趙軍和晉軍對峙的區域,趙軍起寨百裏,屯兵無數,與固守清平城的晉國軍隊對壘。

莫問到得此處,看到了慘烈的殺戮,殺戮並非發生於趙國和晉國的戰爭,而是趙國軍隊對趙國南下逃命難民的瘋狂殺戮,這些難逃的難民被冠以叛國罪名慘遭屠殺,手無寸鐵饑腸轆轆的難民在趙軍的箭雨之下紛紛倒地,幸存的難民只能調頭回返,實則他們並非幸存者,逃過了今日的箭雨卻逃不過明日的饑餓。

“道長,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一瘦弱男子抱著一腹部中箭的孩童跪在莫問面前痛哭哀求,他並不認識莫問,但是在他的印象當中道人都是懂得醫術的,所謂病急亂投醫就是如此。

莫問一路南下,見到了很多難民,卻少見孩童,孩子都哪兒去了,他不願想也不敢想,眼前這個瘦弱的男子年紀當在三十歲上下,瘦骨嶙峋,五官幾乎瘦成了骷髏,但是他還帶著孩子,在生死面前,這個陌生男子表現出的濃濃父性令莫問心中為之大動,這是一個不願易子而食的好父親。

莫問探手撫向那男童寸關尺,根據脈相確定他生機未絕,轉而擡手發出靈氣試那羽箭入體的深度和位置,在確定其可以醫治之後以靈氣震出了那男童腹部的羽箭,轉而自懷中摸出一粒丹藥一分為二,喂其半粒,捏碎外敷半粒。

這丹藥是阿九當年自無名山煉制的,阿九飛升之前二人回到無名山時莫問將其帶在了身上,這些丹藥藥效神異,得到醫治,那男童很快止血,睜眼蘇醒。

“道長,求您收了犬子做徒弟吧。”那瘦弱男子磕頭如搗蒜。

莫問聞言搖頭長嘆,若是父母在世,沒有誰會舍得將自己的孩子交給道人和僧人做徒弟,此人求他收自己的孩子為徒,實則只是為自己的孩子求條活路。

莫問醫治那孩童的舉動被其他災民看到了眼裏,見到那男子的舉動之後知道莫問能夠醫治箭傷,紛紛圍攏過來跪地求醫。

莫問如何能夠醫的了這麽多人,只能閉目搖頭,無言拒絕。

眾人苦求無果,只能離去,最後只剩下了那瘦弱的男子留在原地,他之所以不走是因為已經饑餓暈倒。他那五六歲的兒子以為父親也似其他人那樣餓死了,拉著那瘦弱男子的右手悲痛欲絕,連呼父親。

見此情形,莫問心弦受到觸動,探手握住那男子的寸關尺延出靈氣將其喚醒,那瘦弱男子蘇醒之後再度趴伏在地,哀聲哭求,“求道長收下犬子,給他一條活路。”

莫問聞言搖了搖頭,擡手入懷取了一方黃金與那男子,他先前試過那孩子的經絡和氣息,並不適合練氣修道。

消瘦男子見莫問拒絕,知道他心意難改,收下黃金磕頭道謝,轉而抱著受傷的孩子邁步北行,但他身體虛弱,步履踉蹌,沒走多遠便摔倒在地。

莫問轉身上前,將其扶起,“貧道敬你為人,今日便開條生路與你。”

人在垂死之際得到援手,其感動程度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的,那消瘦男子抱了孩子在懷,沖莫問磕頭不已。

“在此稍待片刻,貧道先行開路。”莫問轉身向南走去。

前行百余丈,莫問止步站定,探手掏出了符盒,但掏出符盒之後他並未立刻畫符,他此時正在被龍族追殺,若是做法無疑會暴露行蹤,此處離黃河已然不遠,那追丟了他的敖極和敖術以及先行趕往黃河的敖梅都知道他想將尺木送到南海,故此才率眾在他的必經之路阻截於他,此時即便是悄然靠近黃河都不見得能夠偷渡,若是暴露行蹤無疑是留生路於他人,陷自身於絕境。

短暫的躊躇之後,莫問開始提筆畫符,亂世之中人性泯滅,道德淪喪,易子而食已然成風,那瘦弱男子即將餓斃卻不肯效仿,極力的想要保全自己孩子的性命,此等厚重的父子之情,當賞,當重賞。

莫問所畫皆為白虎符咒,片刻過後身旁已然站立了六頭龐大的怒睛白虎,但莫問並未停止畫寫符咒,要沖破重兵把守的關隘,非六頭白虎所能見功。

畫到十四頭白虎之時莫問停了下來,他停止畫符有兩個原因,一是他自忖這群西金兇獸可以沖破趙軍關隘,為難民打開一條逃生的道路,二是不加節制的連番畫符終於令其體內靈氣有了枯竭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