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鵲巢鳩占(第2/2頁)

莫問沒有立刻答話,士可殺不可辱,雖然教派有別,卻也不能因為對方是尼姑而審訊逼迫,況且男子與女子動手,本來就是勝之不武。

“老爺,你讓開,我來問。”老五又擠上前來。

“你叫什麽名字?”老五高聲喝問。

“出家人沒有名字。”尼姑不敢不答,與莫問的相貌堂堂不同,老五一看就不像好人。

“你今年多大歲數了?”老五又問。

“你想作甚?”中年尼姑面露絕望驚恐。

“想啥呢,你這麽老,我不想作甚。”老五撇嘴說道。

莫問在旁實在看不慣老五的胡言亂語,伸手拉著他向南走去,“我們登島只為落腳歇息,她惡言驅逐,毫無慈悲之心,小懲大誡也就是了,不能欺人太甚。”

莫問這話雖然是沖老五說的,實則是說給那尼姑聽的。

老五自然知道莫問這話的用意,回頭沖那尼姑說道,“你在這兒好好反省反省,哪有你這麽狠毒的出家人,打了你的狗就得抵命。”

莫問自己說的那番話已經令他感覺有些厚顏,老五這話一出,他感覺更加羞愧,拉著老五快步南行,分明是來拿人家東西的,竟然說的如此理直氣壯,最後還成了人家的不是,讓人家反省。

南行不久,莫問發現了一處建在避風向陽處的石屋,由於海島濕氣較重,石屋外的墻壁上長滿了青苔,觀其樣式當是前秦時期的產物,石屋外有幾分薄田,田間生長著一些常見的谷物,由於未施土肥,谷物長的很是低矮。

石屋有三間,入口在西間,進門是灶間,中間為臥室,東屋是經堂,香案上擺著一個灰色的骨灰壇,骨灰壇的存在表明這裏先前還住了一個人。

“可以借鍋做飯,除此之外不要動房內其他東西。”莫問沖老五說道。

老五答應一聲,開始自灶下生火,莫問回到屋外,檢視墻根生長的幾株植物,他在無量山修行時曾經遍認草藥,世間大部分的植物都能入藥,故此他識得九成以上的草木,這幾株植物他也認識,只是祛除風寒的尋常草藥,不是什麽仙品。

房屋周圍有三條小路,一條通往後山,也就是二人先前過來的那條路。另外兩條一條向南通向海邊,還有一條通往西山,莫問先行來到海邊,發現海邊豎立著一尊與人等高的石像,石像的眉目已經難以辨認,觀其輪廓當不是佛門人物,石像豎立的位置比較特殊,占了馬蹄形海灣的坎位,坎為水,由此可見這石像是島上障眼法的陣眼,海水上漲觸及石像,島上的障眼法就會起效。

西側的那條山路通往島上的一處水眼,水眼位於一處石壁下方,清水自石壁外聚集成潭,水潭也不大,只有三尺見方,清澈見底,莫問嘗過一口,發現泉水清澈甘甜。

一個地方的地氣如何自水質上有最明顯的體現,清澈甘甜的泉水只會出現在地氣較好的區域,這裏地氣很好,滋生靈物的可能性很大,但靈物生長在何處?

好在這處島嶼方圓只有五六裏,尋找想必不會太困難。

按照常理推斷,那尼姑如果知道島上的靈物生長在何處,應該會經常過去查看,只要去的頻繁,總會留下蹤跡,三條路,有兩條已經檢查過,只有二人沿之而下的那條路他沒有去過道路的盡頭。

心念至此,莫問走回老路。

那中年尼姑仍然站在原地,那條黑狗已經蘇醒,趴伏在她的身邊,見莫問到來,呲牙沖其示威。

莫問繞開那尼姑和黑狗,沿著小徑上行。

“你登島究竟有何意圖?”身後傳來了尼姑的聲音。

“你何時來到這處島嶼的?”莫問止步轉身。

“四十年前。”尼姑並不想激怒莫問。

“敢問師太,那時你多大年紀?”莫問問道。

尼姑猶豫片刻方才出言回答。“七歲。”

“令師何時圓寂?”莫問又問。

“已有三十年。”尼姑說道,“你究竟有何意圖,直說來意。”

“尋一樣東西。”莫問說道,先前的幾句交談他已經胸有成竹。

“何物?”尼姑追問。

“這島上的那株何首烏是否已齊七竅?”莫問反問。

“你如何知道這些?”尼姑驚呼。

“島上並無舟船,亦無可載人的飛禽,以你的修為還做不到來去自如,令師圓寂三十多年,你身邊的這條母犬當是其圓寂之前帶上島嶼的,若無靈物補益,它活不了這麽久,皮毛更不會如此黑亮,既能延年益壽,又可黑發去皺的靈物只有生長了千年以上的何首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