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天殿昆侖內有藏

域內高堂,巍峨寬闊不知其大,是謂昆侖。

昆侖殿其實不能用殿形容,因它不是一座,也不是一片,而是一塊縱橫綿延於群山白水之上的大陸;它的本名叫昆侖巔,意指整個血域之巔,或者說最高的那個點。

假如有人視野足夠寬闊,會看到這塊滿是高堂大宇的區域以懸浮的方式飄蕩在空中,與其下方真正的土地相對應,宛如天空之下的另一道天。

七座山峰頂著這片天,或者說是殿,就好像七根撐天的柱子。每座山峰上均有一塊分布著無數廟舍高堂的陸地,彼此相連但不是整體,仿佛含著某種韻律與節拍。奇妙的是,假如有人置身於昆侖殿的下方,也就是本該看不到天空的那片區域,仰望時仍能看到那亙古不變的二十八顆星。這也就意味著,當人被昆侖殿的陰影籠罩時,會看不到它。

那七顆柱子都是山,遠看山峰上頂出煌煌,近觀山峰上坐落著壯闊,然而當你攀山而上爬到頂點的時候,頭頂卻什麽都沒有。

遠觀可見,近看仍可見,當你順著目光往前走到其腳下,它便從視野中消失,或者變成透明。

這就是昆侖殿。

……

因有七座山峰為柱,不管是相連還是分斷,昆侖殿大體都可劃分為七塊;但如有人能夠一眼看完其全貌,心裏生出的第一個念頭必定不是這樣,而是一個圈加一個點。

由六塊區域組成的圈,與一個面積與周圍六塊總和相當的點。只有來過這裏並觸摸到一定真相的人才會知道,那個點才是這裏的核心,是真正的昆侖殿所在。

沒有誰的眼睛能夠看到那麽寬,置身其中更無法想象腳下的厚重原來只是空殼,因此縱有修士遇到機緣撞入昆侖殿,通常也都在外圍那個圈便會止步。這也就意味著,血域雖然存在萬年,魔修也早已知曉昆侖殿存在,但其所進入的……根本就不是。

血域開啟一次僅五十年,以大修的速度而言,什麽都不做、繞著這個圈子跑恐都有些緊;之所以能夠發現它,是因為傳送進來的位置並不固定,這麽多次下來總有幾回靠得比較近。昆侖殿遠望如此醒目,想不注意到都難。

以整塊大陸作為殿堂,昆侖殿壯闊無邊,而其中秘藏的寶物更加難以估量,且多為滄浪星難得一見的珍品,甚至根本不可能在下界出現。進入血域的修士多為尋寶,能進入這種地方本就帶著運氣,哪個還願意把時間花在趕路上?於是乎,很多人宣稱自己進入過昆侖殿,事實也的確如此,然他們實際上進入的根本不是同一個地方,甚至不是同一個區域。

或許應該說,真正的昆侖從未被勘察,甚至沒有留意到其存在。

直到有一次,某人從外圈某個專放典籍的密室內查閱到往日秘辛,才知道昆侖殿核心有一個叫做“真典閣”的地方,裏面封存著魔族近乎所有種族的真法秘典,也就是最最完善的傳承!

不用說,當這條消息被人帶回後,魔宮震動,魔修震動,整個魔族為之震動。當然,所謂震動指的是高層,能夠觸及到這種機密的個個都是種族大能,非一般修士所能知曉。

傻子也知道真典的意義何等重大;一個最簡單最現實的例子,當初聖族衰落,魔域之所以能夠形成如今的格局,就是因為有一小部分真典被人在昆侖殿內找到,最終惠及全族。

按說文明向前發展,歷史越長基礎越牢固,時代越新人類才越發強大。然而修真世界卻不能按照這樣的規律去衡量,有太多東西需要長時間沉澱於一身才可造就,時代新意味著修行的時間短暫,無論如何都不能與那些萬年、十萬年不死的老東西相比。

至於滄浪星魔族,情形就更特殊了,整體而言,與生死大敵靈域鬥了整整一萬年,魔族步履維艱,整體一直呈衰弱態勢。以魔宮為例,每任掌座接過權柄之後,首先要考慮的不是什麽雄途大志,而是如何維持與靈修的均勢,保護領地、魔族不被反攻清算。

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傳承流失。因時代久遠,新紀之戰難以考證具體過程,但可想象的是,沒有那支隊伍出征的時候會把本族真典帶上戰場。於是當戰事突然終結,飛升、也就是曾經連接上屆的通道斷開,流落異鄉的魔族便只剩下自己腦子裏的東西。再後來,經歷一番整合甚至廝殺,魔修由原來的入侵變成守衛,由軍隊體系改變為治理,又是好一番顛覆與遺漏;直到魔宮成立,諸多長老意識到需要考慮立足長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各族的典籍整理與保護才真正開始。

到那個時候,所謂百族早已面目全非,不說精銳死了多少,有些種族幹脆整體抹去,還談什麽傳承。反之靈修當初被打得慘,高階力量損失太多不得不退讓,但其傳承基本完好,只要有時間,慢慢總能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