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文壇宗師(第3/3頁)

“謝先生的道德文章,聞名天下,就算是當年的狀元公姬常月都曾經在他的門下學習過文章,和前朝宰相李嚴一南一北,他在大乾坤開國的時候,象征地考了一個舉人,然後就閉門研究學問,這次居然來考科舉!”兩個舉人都震驚著。

“不止如此,聽說恒州方家的那個四歲中秀才,七歲中舉人的方神童也來科舉了!”另外一個舉人道。

“謝文淵……居然也來迎考?”洪易心中也微微一動。這個謝文淵,已經有一百零三歲,在大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是文壇大家,周朝滅亡之後,他象征性地考了一個大乾的舉人,是表明自己服從大乾統治,然後就閉門做文章,學問,注解諸子聖賢的著作。這人在文壇上的地位,是和李嚴齊名的人物。

洪易小時候都讀過他的書。(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有一百多歲還參加科舉的,一百多歲的老者和十多歲的小孩一起會試。如康熙三十八年的廣東順德人黃章,還有乾隆朝的謝啟祚。曾經還有詩: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坐上來。來形容百歲的人和小孩一起中舉的。)

這次科舉,這個文壇大豪,居然來參加?

至於兩個舉人口中所說的恒州方家神童,洪易也略微地聽說過,是個四歲中秀才,七歲中舉人的天才,今年八歲,居然要參加國家大典。

不過神童歸神童,到底歷練不足,而且大乾天下,文風盛行,讀書的神童也不在少數,洪易並不怕搶了自己的狀元走。

但是謝文淵這樣的文壇大宗師,那就說不好了,畢竟威望,資歷在那裏,而且學問深厚,養氣功夫已經接近上古聖賢,不威自剛。

“這樣的人物,皇帝應該賜進士的?根本不用考,是他自己要考一考?還是皇帝沒有下旨意?不過若是得中狀元公,那也是文壇千古佳話了,比起皇帝賜進士,要光彩得多。”

在民間,狀元公的分量,簡直和社稷一般輕重。而且一般狀元公犯了什麽事情,朝廷都會掩蓋,不追究,免得破壞文壇氣運,在民間留不好形象。

“看來我得回去讓玉親王查一查,這次考試,到底有多少厲害人物?看來這次會試,非同小可!我雖然有奪魁的信心,但是也不可掉以輕心。”

洪易長長噓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