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強藩作亂囚朝使俠士重來陷敵圍

歲月如流,星移物換,自王家父子大破飛虎山之後,轉眼間便過了七年。

這七年來的變化很大,就江湖上來說,王家興起,已替代了昔日竇家的位置,雖因龍眠谷那一鬧,引致了綠林的大分裂,王伯通終於沒有達到做綠林盟主的目的,但依附他的黨羽也很多,在綠林中仍以他的勢力最大。當年威震綠林的“竇家五虎”,已漸漸給人忘記了。

就朝廷來說,朝廷的勢力日益衰微,安祿山的勢力卻日益擴大,他掌領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等於在北方自成一國,與李唐政權,分庭抗禮,兵精糧足,甚至還蓋過了朝廷。

大唐天寶十四年九月的一天,範陽平原上有一騎健馬正在飛馳,馬上的騎士是一個熊腰虎背的壯健軍官,此人來歷非比尋常,他是大唐開國功臣秦瓊之後,現封龍騎都尉,名列大內三大高手之一的秦襄。

他是奉朝廷之命,隨中使馮神威,前往範陽去安撫安祿山,現在卻偷偷從範陽出走,要趕回京都,向皇帝報告安祿山造反的消息的。

本來早在七年之前,郭子儀已有密奏呈給玄宗皇帝,報告安祿山收買綠林,招兵買馬,密謀造反之事。怎奈玄宗皇帝對安祿山寵信方殷,且有楊貴妃在旁替他說話,因此玄宗皇帝竟把郭子儀的奏章擱置不理,造成了安祿山的尾大不掉之勢。

安祿山當時一來因為準備未曾充分,二來因為利用王伯通收買綠林的計劃受了阻撓,三來因為郭子儀有密奏上朝的風聲傳出,安祿山也不能不有所戒懼,因此他仍然要作出赤膽忠心的模樣,來哄騙玄宗皇帝,年復一年,遲遲未敢動手。

到了這一年,他自忖兵多將廣,已是勝算可端,便生出一個事端,來撩撥朝廷。假借“獻馬”為名,上疏奏道:

“臣安祿山承乏邊庭,所屬地方,多產良馬。臣今選得上等駿騎三千余匹,願以貢獻朝廷。臣雖不如昔日王毛仲之牧馬蕃庶,然以此上充天廄,他年或大駕東封西討,亦足以壯萬乘觀瞻。計每馬一匹,用執鞍軍二人,臣更遣番將二十四員部送,俟擇吉日,即便起行。伏乞敕下經歷地方,各該官吏,預備軍糧馬草供應,庶不致臨期缺誤,謹先以表奏聞。”

此疏一上,玄宗雖然寵信安祿山,卻也不免起了疑心,試想每匹馬有兩個“執鞍軍”,三千匹便有六千人,另外有二十四員番將護送,每員番將又有跟隨的軍士,合計當有萬人,若任它開入長安,豈能無慮?

玄宗與朝臣商議,朝臣都說安祿山居心叵測,不可輕信,若任其以精兵萬人,開來京師,禍患不堪設想,請玄宗降嚴旨切責,破其狡謀。玄宗還不敢相信安祿山懷有異心,又怕降旨嚴責,反而迫反了他。後來有一個老成持重的大臣達奚珣獻議玄宗以溫言諭止祿山獻馬。玄宗如擬,遂遣中使馮神威,賫手詔往諭,諭雲:

“覽卿表獻馬於朝廷,具見忠悃,朕甚喜悅。但馬行須冬日為便,今方秋初,正田稻將成,農務未畢之時,且勿行動。俟至冬日,官自給夫部送來京,無煩本軍跋涉之勞,特此諭知。”

馮神威賫了詔書,由秦襄帶領親軍護送,來至範陽。安祿山早有在長安的密探報知,十分惱怒,及聞詔到,竟不出迎。馮神威開詔宣讀之時,安祿山也不跪拜接旨,卻自高踞胡床,嘿嘿冷笑,聽他讀畢之後,便怒容滿面地說道:“傳聞貴妃近日於宮中,也學乘馬,我意官家必愛馬,我這裏最有好馬,故欲進獻幾匹。今詔書既如此,不獻也罷。”馮神威見階下陳列甲兵,不敢與他爭論,只有唯唯而已。

安祿山將他們留下,對他們十分冷淡。過了幾日,馮神威欲還京復命,請見安祿山,問他可有回奏表文,安祿山道:“詔書雲:馬行須俟冬日,至十月間,我即不獻馬,亦將親詣京師,以觀朝廷近政,何必復文?連你也不必急於回去,待到十月,再與我一同走罷!”

馮神威見此情形,已知安祿山必反,當下不敢多言,回到賓館之後,便密令秦襄火速回京,奏知皇上,早作準備。秦襄本領非凡,安祿山派來監視的武士攔阻不住,被他星夜逃出範陽。

秦襄心急如焚,披星戴月,催馬疾馳,第二日中午時分,已離範陽城一百余裏,他胯下的黃驃馬是匹駿馬,但亦已疲乏不堪,口吐白沫了。

秦襄正要找一處水草豐饒之處,讓馬兒稍歇,忽聽得一聲呐喊,在山腳下出來了一彪人馬,齊聲喝道:“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然要經過,留下路錢來!”

秦襄大怒道:“你秦爹爹是強盜的祖宗,你等無知小醜,竟敢攔途截劫!”提起兩柄金裝鐧,沖入賊兵陣中,揮鐧便打。他這兩柄金裝鐧乃是家傳兵器,每柄重達六十四斤,當年他的祖父秦叔寶(瓊)仗著這兩柄金鐧,曾佐李世民掃平十八路煙塵,秦襄武藝不遜乃祖當年,雙鐧使開,登時打得賊兵狼號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