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玄功絕技驚豪傑高士神拳顯異能(第5/6頁)

原來這人使的雖然是一套再也尋常不過的“四平拳”,但江、金二人的每招每式,卻似乎全部在他意料之中。比如說金逐流一劍刺他左肩,他隨便邁上一步,打出來的一拳就剛好是攻向金逐流的“空門”,令得金逐流非要閃避不可,對付江海天也是一樣,每一招都是制敵機先,攻敵之所必救。可是他的拳法步法,卻又絲毫沒有特異之處,的的確確是粗淺不堪的“四平拳”。

金逐流本以為除非他不出手,一出手就能看出他的門派的,哪知他使出了“四平拳”,“四平拳”既然人人會使,金逐流又焉能看出他的來歷?

金逐流不由得心中煩躁,暗自想道:“我們師兄弟敗給人家,連人家的邊兒都未摸著,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驀地一聲長嘯,使出了一招古怪之極的劍法,玄鐵寶劍橫空一劃,劍尖伸縮不定,如封似閉,若守若攻。

在場觀戰的將近千人,各派的劍術都有人知曉,但卻無人識得金逐流使的這一招是什麽劍法。

原來是金逐流一半偷來,一半是自創的新招。是從牟宗濤所使的扶桑島獨門劍法中變化出來的。

金逐流聰明絕頂,日間和牟宗濤比武之時,牟宗濤所使的那些奇詭絕倫的招數,他雖然未能全部領悟,但最精妙的十幾招劍法,他已是牢牢的記在心中。

牟宗濤是用一把折扇當作判官筆和五行劍使的,折扇是分量極輕的東西,牟宗濤以扇代劍之時,使出的劍招講究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唯其“神似”,因此就特別難以捉摸。好在金逐流悟性極高,劍術上又有極深厚的基礎,比武過後,仔細琢磨,這才能夠心領神會。但如今金逐流是用玄鐵寶劍使出對方的招數,當然不可能與牟宗濤用折扇使出的招數一模一樣,倘若“依樣畫葫蘆”的話,那就必定是弄巧成拙了,故此他必須加以變化,保存對方劍法的神髓而自創新招。

金逐流用這樣一招古怪的劍法對付青袍怪客,也是有他的用意的,青袍怪客武功高明之極,這一招劍法雖然奧妙,但要勝他,金逐流自己也知道這是妄想。不過,金逐流的用意倒不是在於勝他,而是希望試探出對方的本門家數。

金逐流起初疑心這青袍怪客是牟宗濤,後來一看不像,但仍然疑心他是扶桑島的高手。因為中原各派的武林人物,委實找不到一個有青袍怪客這般本領的人,而扶桑島虬髯客這一脈所傳的武功,據牟宗濤之言,後來演變成三個支派,牟宗濤所得的先祖所傳尚未到十分之一,焉知沒有比牟宗濤更強的高手。

不論武學如何高明之士,突然碰到本門的精妙招數,十居八九,一定會用本門的招數化解的,因為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金逐流這一招使出,青袍怪客好像有點驚異的樣子,微微“噫”了一聲,金逐流暗暗歡喜,心裏想道:“好,這一下子,看你還能不露原形麽?”

哪知青袍怪客雖然詫異得“噫”了一聲,但在金逐流的劍招攻到之時,他仍然是用一招平平無奇的“四平拳”就把金逐流這招別出心裁的劍法化解了。

金逐流大為失望。可是突然心念一動,在失望之中又找到了希望。

原來當金逐流以家傳武功與這青袍怪客對敵之時,青袍怪客以“四平拳”隨手化解,毫不費力。如今金逐流用這一招新創的劍法,雖然他也一樣的用“四平拳”隨手化解,並不費力。但金逐流卻看得出來,他已是稍微多用了一點神。

金逐流連忙向師兄拋了一個眼色,隨即連續使出一半偷學、一半自創的新招,暴風驟雨般向那青袍怪客攻去。

江海天心裏暗暗好笑:“師弟忒也好勝,好在對方並無惡意,否則如此完全不顧防禦的進攻,碰上這樣高明的對手,不給對方傷了才怪!”但為了不讓師弟失望,同時也是為了恐防自己所料不中,萬一師弟受傷的話,這可不是當耍的。因此江海天雖然心裏早已服輸,仍然不能不與金逐流緊密配合,催緊掌力,盡其所能的與金逐流聯手。

金逐流一口氣攻了十多招,眾人正自看得眼花繚亂,忽聽得“當”的一聲,金逐流的玄鐵寶劍脫手墜地,人也跌出了一丈開外!原來在他攻到第十三招之時,竟然不顧危險,直欺到青袍怪客的身前,給青袍怪客在他虎口一彈,玄鐵寶劍登時脫手!

江海天大吃一驚,不知師弟傷得如何,正要跑過去想要扶他起來,不料金逐流已是自己跳了起來,叫道:“爹爹,原來是你和孩兒開這玩笑!”

江海天放下了心上的石頭,大喜說道:“師父,果然是你!”連忙跪下磕頭。

青袍怪客哈哈笑道:“海天,你很不錯呀,功夫的確是長進了許多了。”一抹臉孔,除下了人皮面具,露出廬山真相,果然是江海天的師父金世遺。金世遺年紀已經六十多歲,但因內功深湛,駐顏有術,望之仍似四十多歲的樣子。老一輩見過金世遺的人全都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