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完美諸竅(第2/5頁)

與此同時大地搖晃,一股悠遠深長的龍呤,從大地深處沖了上來。整個戊土天的山川漸漸移動,地面重重開裂,座座宮闕城樓在紛紛移位,但卻無一倒塌。蔓延萬裏的地脈之氣沸騰而起,化作渾厚浩瀚的偉力,在種種法陣的作用下牢牢護住每一座建築,縱然地動山搖,亦不損一磚一瓦。

轉眼間,整個戊土天的地貌已全然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團團盤繞於天柱之下,色作玄黃的巨大龍形,每一片鱗片,都可輕易承載一座城郭,稍一呼吸,便是地塌山崩,稍一側身,則是水浮山沉,風水大變,若是稍稍舒展龍軀,更是滄海桑田,人間不復。

巨大地龍帶著無數宮闕重樓延綿城墻,沿著天柱盤繞向上,屹立龍身之上的千萬仙秦將士依舊虎踞鷹視,屹定如恒!

一時間,天龍遍體億萬星輝蒼茫璀璨,無窮風雲雷電相隨;地龍背負萬軍萬民宮闕重樓,無邊地脈靈氣升騰,一天一地,各自相對。

不過對於無數軍民乃至眾多鬼仙而言,他們卻均看不清天地雙龍的龍首,龍首所在,虛空重重扭曲,雖咫尺之間,也呈天涯之遙,顯然已去到了另一個時空。

而各屹天龍、地龍的龍首之上的七、八劫鬼仙,以及拳意實質以上各軍將領,神機處宗傅,只覺自身仿佛隨龍首穿透了混亂的時空,周圍時而沉凝,時而飛逝,時而滯緩,時而洶湧。

當一切穩定下來,他們已進入一個奇異的空間,但當他們舉目四望,卻看不到任何事物。

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觸之無物,嗅之無息。

準確來說,沒有眼睛可以看見,耳朵可以聽到,皮膚可以感受,精神可以觸及的具體事物!

沒有形態、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沒有前後左右具體方向、沒有時間流逝。

外界所有的概念,後天而生的所有認知,依賴於經驗見識,可付諸筆墨言辭的一切描述,在這裏都不復存在,不再適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若是普通人進入這個空間,其認知與感官無法調整過來,頃刻之間,就會仿佛被放逐到一無所有的絕對虛空,歷經了無法估量的無窮歲月,無可思,無可想,一切意識盡被同化成一派空白。

不過有資格進入此間的,全部至少是拳意實質人仙,或者造物主等級鬼仙,下一刻諸般拳意、神念大放光明,猶如一顆顆星辰,照徹八方,浸染了不變的空無。

眾人將發散的意識重新收斂凝結,先確認了自身,再確認了彼此,他們原本都有著具體的形體,並非此間之物,做到這點不難。雖然因為沒有實質上的光源,所以他們感應到的彼此,都是以竅穴震動、氣血運轉、神念的波動與組合形成的抽象系統,是褪去了一切浮華表象,更趨於本質的東西。

確認了彼此之後,他們又以彼此為參照,繼續將感知蔓延擴展到虛空。

只見虛空中充滿了模糊且抽象,而又自有一種渾然天成,直指根本韻味的縱橫光紋,有的寬如長河,有的細若銀絲,相互交織,直到視野的盡頭。猶如一張超越了維度的大網,包羅萬象,不斷變動運轉,卻又在變化中蘊藏著相對恒定不變,至繁而寓至簡,自有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韻律和美感。

此時一位八劫鬼仙開口說道:“此為道紋,皆為法則的具現,我等仔細參透,自會大有獲益。之可惜它們因我們神念、拳意感應而顯化,摻入了我們後天的認知與想象,著了痕跡,也就難免落了下乘了。”

話雖如此,不過這已是所有修道者夢寐以求的近道之所,一切的風雲雷電、日月輪回、周天星辰、山海湖嶽、萬物生息,褪去了浮華與紛繁,其最終的本質與規律,皆在於此。參悟其中道紋的變與不變,自有無窮好處,哪怕是人仙武道也能從中獲益良多。

“這就是集聚我五方仙秦之力成就的新小洪荒界,但為何不是傳聞中氣象?”司馬開口問道,他雖為大宗傅,不過當年造就新小洪荒界,卻皆由鬼仙系出力,他也不過是有所耳聞。

如今的他,周身純陽氣血演化如絲如練的紋絡,宛若無數龍影潛現,能大能小,升騰變化,吞吐血氣,遨遊無極,時刻演繹著種種無盡微妙變化,原本霸道至極的生命能輻射不需可以收納便已徹底隱去。這些年間,正是由他主導,將古巫圖騰參透糅合進人仙體系,別開一番新天地,雖說他還未真正突破千變萬化境界,但卻不過是夯實積累,只待水到渠成的問題。

當即有八劫鬼仙回道:“新小洪荒界初生時,的確有地水風火,山河星辰諸般氣象,不過都是大道具體實化的表象。如今這般,卻是徹底褪去皮相,返本歸真了。不過何時完成此等變化,我等也是不明,畢竟這一甲子間,我等所能出入、運營的也不過是新小洪荒界的外圍,至於其大道內核,一直皆由王大宗傅執掌,以供修持自身,從不示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