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江湖 第十回 塔裏的血案和灞橋上的械鬥(第2/5頁)

——這樣做,是什麽居心?有什麽用意?

——究竟是誰冒充我?

蕭秋水不管一切,決定先到灞橋再說。

灞水洶洶,蕭秋水心卻沉沉。

他坐在銷魂橋下,人卻消魂。

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自己的親屬朋友、自己的夢想……

然而再幾十年,再在橋下坐看的又是什麽人?千百年後,是誰家年少坐此尋思?這些路過的行人,是不是換了又換,故事也是翻新又翻新嗎?

蕭秋水望著悠悠流水,如此端想著。

就在這時,幾個人匆匆,走過橋上。

第一個人走過,蕭秋水心神還沒有回復過來,如生命的天空正一片空白,片思微情只是一只小鳥之影偶爾掠過而已。

緊接著第二個人走過,再度提醒了蕭秋水的省覺——這人好熟。

這人也即在接蹬的人海裏消失。但看三人的背影緊隨又出現。

——對了!

是他們。

這三個人當然是蕭秋水認識的人。

但既不是兄弟,更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

這三人竟可以說是處心積慮,要整治甚至殺死蕭秋水的人,但也可以算是蕭秋水的恩人。

這三個人便是朱大天王麾下“長江四條棍”中留存的三人:宇文棟、孟東林、常無奇。

這三個曾在漓江巧救躍落崖下的蕭秋水——但卻要折磨他,並擒他交予朱大天王,其中監視蕭秋水的金北望卻為一洞神魔左常生的弟子所殺,其他三人終被“劍王”屈寒山所擒,之後竟對權力幫臣服,在浣花劍派蕭易人與蛇王在點蒼山一役中,致使蕭易人因這三人在現場而誤信祖金殿為”烈火神君”,結果慘遭敗亡之局;這三人雖說武功並不高,但所占的功勞,還令李沉舟也為之側目。

但卻今朱大天王震怒不絕。

朱大天王原遣部下之“雙神君,五劍六掌,三英四棍”中的“六掌”(即六殺)出來,要在劍廬中當著少林方丈天正大師之面來收拾蕭秋水,乃為報復金北望被殺之辱,亦顯然是起自朱大天王對“長江四棍”的重視,如今“四棍”中其他三人公然背叛,且為權力幫立了他們原在天王部屬時前所未有的大功,使得朱大天王無法下台,氣得七孔生煙。

蕭秋水見這長江三棍走過,微微一怔。

然而三人並未發覺在江畔沉思的少年就是蕭秋水。

三人匆匆而行,十分閃縮,似正在走避什麽強仇一般。

就在這時,這李白詩中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的消魂橋。驀然變成了殺氣騰騰的斷魂橋。

忽然所有的行人,男的、女的、老的、幼的、健全的、殘缺的、商人。農夫、婦女、工人,全部變成了刺客。

他們手裏拿著各種兵器,例如一個婦女,一揚手,花籃打出,花籃邊緣都是藍汪汪的刀片!

一個老農夫,揮舞著鋤頭;一個書生,招扇上”叮”地彈出銳刃;一個老鴇母,踢出的布鞋上,吐出三叉尖刺的機簧。

一刹那間兵器。暗器全向孟東林、宇文棟、常無奇三人攻到。

也就在同這一刹那間,蕭秋水不但驚覺出此情形、還發現了另一種情形。

不知何時,橋上那端、已出現了一個端坐著的人。

身著蓑衣,但裹身一片紫殷殷的勁衣,還可以透視得出來——草簽低垂,似在專心釣魚,釣竿卻是無釣絲的!

常無奇、孟東林、宇文棟三人武功雖不俗,但無法抵擋這些來如潮水般無匹,憤怒的人群或刺客。

宇文棟已倒了下去,他是中了三次重創才倒下的,才一倒下,立被分屍,身上至少被切成三百多塊,連耳條都切碎成四片,簡直令人不忍卒睹。

常無奇已負傷。孟東林有懼色。刺客中也倒了兩名。

局勢非常緊張。其中一個燒炭打扮的工人揮舞銅牌高呼:

“叛徒!今日教你們知道背叛天王的下場1”

常無奇與孟東林自知難以活命,但又十分恐懼落在這班朱大天王的人手裏,所以死戰。

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常、孟二人,又殺了一名對手,但對方人多,常無奇忽給一人抱住,他臉色慘白,全身癱軟,慘呼道:“我……我知錯了!我……願到天王面前認錯……”

那燒炭工人模樣的人冷笑道:“還有你說話的機會麽?”他將手一揮。

立即有一人,取出牛耳尖刀,割掉了常無奇的舌頭,常無奇疼得慘嚎不已,又有一人,一腳踩住他咽喉,居然像殺雞一般,掏出一張刀片,細細地割!

鮮血一直湧噴,常無奇要掙紮,另四人扳掣住他的手,又有四人,拿木釘鑿穿他的手背與腳脛骨,釘在地上。

常無奇的慘呼,真是令人心驚魄動。

孟東林瞥見,更不敢投降,雖懼得魂飛魄散,但無論怎樣,都不肯就擒,反而振起威風,一棍砸碎了一人腦袋,卻給那領袖模樣的人,從背後撞中了一牌,口吐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