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好漢 第十七回 江湖廖落爾安歸(第4/5頁)

邱南顧鼻子裏哼哼唧唧:“你真出口成臟!三字經一大堆,成語會個屁。那天來寫家書,說什麽‘三餐不飽,腸胃不適’,問我‘飽’字怎麽寫,‘胃’字怎樣寫,我都說了,哈!你以為他聽了怎樣寫……?”

曲抿描最是精神,忙問:“他怎樣寫?”

鐵星月急忙了手,紅了眼,大叱道:“喂小邱你你你……”

邱南顧可沒理會,徑自說了下去:“我告訴他‘飽’字是一個‘食’一個‘包’,‘胃’字是一個‘田,加個‘月’……他呀——寫了出來,居然是,”邱南顧一面用了指在空中點點寫寫道:

“‘飽’字居然在把‘食’字寫上,‘包’字寫在下,成了‘’‘胃’字寫成左邊‘田’,右邊‘月’,成了‘’,諸位可看過這等大書法家沒有?……”

鐵星月最忌在女孩子面前表現得像個草包,當下恨絕了邱南顧,罵道:“你你你……”

邱南顧可不理會他,笑著說:“你們看他,難怪吃不‘飽’,原來‘飽’字也不會寫,當然餓肚子了,原來是個只會三字經的‘土包子’!這叫‘頭大沒腦,腦大裝草’。”

鐵星月乍聽“土包子”,真是怒極,臉紅耳赤,大罵道:“誰說我是土包!只會三字經!我罵給你看!邱南顧,你這個人頭豬腦、紅燒牛腦、五花豆腦……”他罵人的話,雖然已經是四個字,不再是“三字經”了,但是盡是菜色名,講得一半,他已餓了,連口水都濺了出來,肚子咕嚕地叫。

邱南顧不甘示弱,也罵了回去,“鐵星月,你說話妙語如豬,真是大豬小豬落菜盤;聲似出谷黃鷹,不如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下巧聯妙對,欽星月氣呼呼還要相罵,大家本來一團氣悶,被這四人一鬧,倒是開朗了許多,蕭秋水和梁鬥暗自裏惋惜兩廣十虎沒來,否則可以更加熱鬧。鄧玉平知曉其弟死訊,一直愀然不樂。眾人在談笑聲中,往峨嵋山一帶走去。

峨嵋山蒼松蔽日,古柏參天,兩山相對如娥眉,為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為文殊道場,九華山為地藏道場,普陀山為觀音道場,峨嵋則為普賢道場。其主峰萬佛頂海拔三千零三十五公尺,次為金頂,再為千佛頂。巖洞幽逢,木石森麗。

峨嵋山間,浮雲眾湧,時現圓光於圓端,似為佛光,時隱時現,遊者謂巖下放光石反映之日光,蔚成此奇景。梁鬥等一行人自成都出發,經過觀音山,沿崖而行,眾人輕功高強,當履平地,抵草鞋渡,是為大渡河與青衣江合流處,怒濤洶湧,翻江倒海。

自此行人開始絕跡。

梁鬥嘆喟:“昔日蚊龍所至,百獸潛逃;毒蟒所居,百草不生……而今是誰蟄居山上,使大好名山,少了騷人黑客,雅士信徒。”

這時細雨霏霏,江水氣象萬千,空濛中帶驚心動魄的浪濤,江心有一葉扁舟,始終在怒濤中不去。

江河起伏,巨浪滔天,人在鐵索之上,尚且為這排山倒海的氣魄所震懾,人畏懼大自然的心理,也到了極點。

然而這葉輕舟,就似一張殘葉一般,任由飄泊,因本身絲毫不著力,所以反倒不受傾覆。

蕭秋水乍看,還真以為是一片葉子。

眾人也沒多看,繼續往前走,橫渡徐壕,只見廣袤萬裏的田野,縱橫千裏的阡陌,草長鶯飛,煙雨瀟瀟,峨嵋山的輪廓,連詩和畫都不能形容,連空氣裏都涼清如薄荷。

大家注意山意勝色,蕭秋水見幾株修竹,翠綠碧人,竹葉上幾點水珠,欲滴而未滴,唐方禁不住一拍手欣笑清呼:

“你看、你看!”尖尖細細,春蔥般的手指,點指給蕭秋水看。

這時竹葉上的水珠,正“篤”地落將下來,蕭秋水閃電般過去用手盛住,唐方過來看,趨近蕭秋水鬢邊,欣喜無限。蕭秋水鼻裏聞得一股芬香,不禁心頭一蕩。唐方依然欣悅地道。

“真是好想唱歌。”

蕭秋水說:“我好想聽。”

唐方婉然道:“你想聽,我就吹一首音樂。”

這時大家已坐下來歇息,唐方掏出翠綠的蕭管,清遠地一沾口就是幾個快調、像雨後山景裏飛出了一只鳥,然後有好多只一齊驚喧起來,那股喜意,繞在心頭,兩人對著山色空茫,竟是連笑都成了浩蕩。蕭秋水生平最樂,就是藝術,不禁悠然出神,在這喜意無限的樂音裏也聽出了眼淚。

唐方凝神奏著,忽聞嗚咽、唐方吃了一驚,只見蕭秋水滿目擔心之色,原來歐陽珊一哭了。

她縞素全身,白無血色,但也有一種動人的婦人之美。唐方猜想她必是於馬竟終生時常吹笛子給她丈夫聽,而今觸景傷情,傷心起來,當下不敢再吹。

蕭秋水茫然若失,鐵星月與邱南顧見氣氛又凝肅起來,兩人又嘻嘻哈哈,相罵起來,旋而二人,一屈右腿,一曲左腳,以臂搭肩,用一只腳跳著走,此賽誰先累倒,結果走了幾千步,兩人累得氣喘,偏偏都不肯認輸;雨後的泥濘地,給他們用力踏得一塌胡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