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好漢 第七回 一條胳臂一條腿(第3/4頁)

偌大的廳堂,連桌、椅、杯、盤,都變作了掌影。

梁鬥身退,退至盆栽之前,忽然盆栽變成了手掌,向他背後按來。

他長身而起,落到橫匾處,那橫匾又忽然變作掌影,梁鬥急忙一沉,向兵器架子掠去。

可是兵器架子每一件兵器,都變成每一只手掌,向他按來。

梁鬥這才知道“六掌”的武功,遠勝於上次丹霞所見的“五劍”。

這廳堂每一事物,都變作了手掌,連寸步都不能移,連半步都無法再退。

——況且不能退,他要保護曲家姊妹。

這六人一出手,就是殺手。

——既然出手,便絕不留情。

梁鬥長嘆一聲,一道淡淡的刀光飛出。

不眩目的光芒,平凡的刀。

古道,西風,瘦馬。

四個人在天涯。

天涯不遠,也許近在咫尺。

那兩個萎頹、高冠的人、以及一個少年、一個中年人、騎馬走入胖子店。

離成都僅有數十裏的胖子店。

刀光一閃而沒。

刀又回到平凡的鞘中。

刀是不是平凡的刀?人呢?

——人是不是平凡的人?

梁鬥很不願出刀,因為他每次出刀,都要傷人。

——梁鬥很不願意傷人。

可是他一出刀,不止傷人,可能還會殺人。

這一次他不得不出刀,在交手第一回合裏,他就被迫出刀。

——因為不出刀就應付不了。

更可怕的,這次他出了刀,發覺還是未必應付得了。

掌都消失了。

那股逼人的殺氣,一下子萎縮,到了六人的眼神和掌心裏。

他們六人,目光除了肅殺,還有一片震訝。

因為他們掌心都多了一道痕。

刀痕。

血微微溢出,盈注在他們掌心紋溝裏。他們驚訝,但已矢志要殺梁鬥。

——這樣的敵手,絕不能讓他活下去,放虎歸山!

所以他們目中殺氣更重。

梁鬥神色依然平淡,只不過輕咳一聲。

蕭秋水立刻發覺他青衣長衫濕了一點,濕了一點點,而且青衫變成了褐色,一種極幽沉的顏色。紅色滲和青色時,兩種極鮮亮的顏色在一起,就會產生這一種消沉的色彩。難道、難道梁鬥吐了血。吐的是血?

梁鬥笑了。

他發現自己不是這六人合起來的敵手。

可是縱不是敵手——也只好對敵到死為止。

人在江湖,有些事是百挫不折、萬死不辭的。

人能面對死,不會驚怕,世上又有幾人?

——是有幾人!

至少蕭秋水和齊公子是。

他們已一左一右,在梁鬥身邊。

六掌瞳孔收縮,他們已準備第二度出手。

掌影漫天,忽然一只拈花般的手指,在他們手心輕輕一點。

十二指,十二點指,十二只手掌,都軟了下來。

天正大師,臉含微笑,好像沒有動過一般。

然而六掌驚愕無比,垂著他們猶在發麻的手,看著天正大師,眼睛比血影還要驚慌。

“拈花指。”

有人失聲而呼。

然後六人盡皆變了臉色。

“少林七十二技”中,“拈花指”只是一技,但卻是很特別的一技。

學“拈花指”的人特別少,不是特別傻,就是特別笨——因為學“拈花指”有成的人,一萬個人,最多只有兩、三個,而且學“拈花指”的人,不得學其他七十一技,否則容易走火入魔而歿。

可是當時在少林絕頂聰明,很得長輩賞識年少時的天正,卻選擇了“拈花指”。

那時形神大師還在世。形神問:“你為何選擇拈花指?”天正答:“因為它要我學。”

形神後來贊這少年和尚資質能智通天地。

——一個人若專心學一樣東西,或做一樣東西,首先要把自己置之於死地,斷了後路,才能專心一志去學,方可望有所成。

——否則,你又想寫詩,又想演戲,既要學武,又要跳舞,搞不好對音樂也有興趣,繪畫也塗幾筆,就永遠難望有所成了。

天正專心一志,精研“拈花指”,果然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

——少林絕學,本來任何一技,都足以訓練出一代高手。急功的人貪多,反而無成。天正大師的“拈花指”,雖只一技,但己款通天地,存乎一心,形外成內,俱無阻礙,就連學會“少林七十二技”中五、六項的藏經樓高僧木葉大師等高人,都遠非其敵手。

余殺恢復最快。他雖仍垂著雙臂,但仍能笑道:

“天王說過,若天正大師、太禪真人在,則不可力敵,這句活沒有錯,”余殺笑說:

“大師好指力。”

天正笑道:“承讓。”就沒有再多說了。

余殺接著說,“不過,在下仍有事情請教大師。”

天正道:“請說。”

余殺道,“大師是方外高僧,為何要管這俗世事,好叫晚輩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