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腰懸金印喜弄灣(第2/3頁)

桓宇道:“總戎放心,本衛帶來的都是機警過人武功高強之士,總戎的安全本衛自當負起全責。”

李成梁雖是自傲自大,但見桓宇少年英俊,又十分知趣謙恭,漸漸生出喜歡之心,當即大排盛宴,席間李成梁命部屬中擅長技藝勇士鬥刀助興。

這些勇士們雖然驍健兇猛,可是恒宇乃是當今天下第一高手,自然不把他們放在眼中,李成梁覺察他毫不動容,忍不問道:“桓指揮,你覺得他們的武藝如何?”

桓宇肅然道:“他們上陣殺敵,目是能得以一當百,驍勇無匹,不過若是碰上葉龍喇嘛,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李成梁大笑道:“然則指揮使你教導教導他們如何?”

桓宇心想,我若不露一手,你定然不肯與我合作,反而予敵人可乘之機,當下起身離席,向那八名勇土道:“諸位盡管放手殺來,我要在一通鼓聲中,奪下你們八柄長刀!”這等口氣驚人之極,李成梁大喝道:“擊鼓!”

鼓聲震耳欲聾的響起來,那八名驍勇軍士被鼓聲激起兇悍之性,一齊揮刀進撲,桓宇飄來閃去,一霎眼間已把八柄長刀盡行奪下,而這時一通鼓尚未擊完。

這一幕搏得彩聲雷動,李成梁頓時刮目相看,連連敬酒。

過了一個月之久,敵人方面毫無動靜,但根據密報,葉龍喇嘛已到達許久,日日教練一些勇士,而桓宇這一邊也沒有荒廢時間,挑選出一百二十名精悍勇武之土,由五名錦衣衛分別教授武功,這些武功都是桓宇特別為這些人創研出來的,較為容易學會。

又過了數日,土蠻派使者遞來戰書,說是他的國師要會一會中國能人,約定在雙方距離相等的一片草原中會面。

約定的那一日,天氣特別晴朗,雙方大軍出動,各有數萬之眾,隔著一片平原,人喊馬嘶,旗旗蔽日,李成梁盔甲鮮明,威風凜凜,面上流露出兇悍欲鬥的神情,他恨不得大軍沖上去狠狠的鬥一場,但這時平原中雙方的約鬥之人已經會面。

桓宇帶了手下五人和一百二十名受過訓練的武士,對方人數也約略相等,為首的是一名清瘦頎長的紅衣番僧,年約五旬左右,眼中神光外射,顯然內功深厚無比。

這葉龍喇嘛甚是客氣,似是曉得桓宇身份,雙方說了幾句客套話,便議定須得這一場比鬥分出勝負之後,雙方大軍才可以出擊接戰。

他們各派一人回去稟明主帥,由主帥同意後傳令三軍,頓時雅雀無聲,十余萬對眼睛都集中在草原當中。

桓宇掣出長劍,葉龍喇嘛手提禪杖,步入場中,面對面說一聲清,隨即移步繞圈,雙方相距尚有四五尺之遠,葉龍喇嘛左手手臂拋出,五指抓向桓宇面門,他的手臂忽然加長了兩尺,所以及得上部位。

桓宇曉得密宗大手印功夫,哪敢怠慢,長劍疾轉,襲取敵拿要穴,這一劍快如電光石火,但葉龍的手臂編得更快,霎時收回。

雙方由此得知彼此內外功都極具火候,更需慎重行事。互相窺同了一陣,突然間一齊出手,只見劍如虹飛,杖似電掣,頓然之間,已拆了七八招之多。

緊接著雙方各施絕藝,源源不絕的發出煞手,旁人但見他們封來杖去,忽進忽退,快時有通風電,慢時宛若遊戲,但終究是快時多,慢時少,因此不是長劍桃開禪枝,就是禪杖招及長劍。

這等鬥法雙方數萬大軍未曾見過,以他們的交戰經驗,總是三兩個照面之間,不是你死便是我七,那有鬥上半日還分不出勝負的,正因此放,他們更感到這兩人武藝高強,大有棋逢對手之概。

李成梁在此時,一面遙現場中之鬥,一面口頭傳今,神態十分陰駕沉著,一派大將風度。

大明兵馬的陣勢暗暗轉變,早先是步卒在前,騎兵在後,而現在漸漸改為騎兵移到前面之勢,可是陣勢轉移之時,毫無動亂跡象,所以對方數萬人馬都注意著草原當中的激鬥,竟沒發覺個中變化。

桓宇激戰至此,已不得不施展出獨步天下的逆運其氣功夫,手中長劍隨著古怪的步法劈出許多種不同的劍式。

他目下比之當日力挫竺公攝之時又深港精奧得多,一身功力亦已完全恢復,這即是神醫韓一貼的功勞,而定力自創的劍法共有十二招之多。他發到第十式時,葉龍喇嘛已感到無法破拆,痛苦萬分。

桓宇一看時機已至,奮起全身鬥志,大喝一聲,舉劍直劈過去,喝聲響亮之極,宛如霹靂,葉龍喇嘛聽到這一聲大喝,登時知道對方這一劍有開山裂石之感,那敢抵禦,趁對方劍落之際,祥杖脫手掃去,人已向後躍退。

陽光之下,但見長劍精虹發處,把禪杖劈為兩截,明軍發出驚天動地般的彩聲,葉龍喇嘛也在此時率眾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