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訪名師嘆此身孤獨 思往事慰長途寂寞(第2/3頁)

陸個青雖有這般雅致,不過一路走來沒有一家風景稍好的飯店,鄉下的飯店,必相隔十鄉裏,才有三五家連在一處,有飯店的地方,便是一個小市鎮,一錯過了這市鎮,又得多行十多裏。陸小青在將近黃昏時候不曾落店,再走不到十裏,天色便己快要黑了,打算加緊些腳步,趕到前面市鎮上,不問四周風景如何,只得歇宿了。正急急的走過一座山嶺,忽見山底下有一所很高大的廟宇,雖天色已經向晚,看不出房屋的新舊,然那雄壯的形勢,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廟裏鐘聲梵樂,熱鬧非常,使人一聽就知道廟裏正做功德。陸小肯聞到這種聲音,不知不覺的觸動了他一樁心事。

是一種甚麽心事?他想起他父母去世的時候,請了紅蓮寺十幾個和尚做道場。那夜用許多張桌子,搭起一座高台,方丈和尚上台放焰口,不知怎的那台搭的不牢實,方丈和尚正抓著饅頭往台下扔的時候,突然“嘩喳喳”一聲響,高台傾倒下來,方丈和尚已有五六十歲了,那台一倒,大家都嚇的大叫起來。以為老和尚倒栽蔥跌下,必跌得頭破血流,不死必得重傷。誰知在台下年輕的人倒有好幾個被台壓傷了,老和尚卻安然立在地下,連驚慌的神色都沒有。

於是一般人都說,這是陸家的福氣好。若把老和尚跌死了,紅蓮寺的和尚是斷然不肯善罷甘休的。因為紅蓮寺是一個很大的從林,寺產極豐富,寺裏常住有百多個和尚。那方丈和尚法諱知圓,知識高妙,品行端方,在紅蓮寺住寺了二十年,寺裏的清規是再嚴沒有的了。知圓和尚是喜與人方便,寺裏每年有三四千租谷的出息,谷價比一般富戶便宜十之三四,只是不許買了他的谷,搬運到幾百裏之外去,也不許數十石數百石的整買。知圓和尚說:“這人能一次買數十石谷,不待說是有錢的人。有錢的人,不應該爭買窮人喜買的便宜谷。至一次能買數百石的。自然是谷販。

我與其賣賤價給谷販賺錢,窮人一般的得不著好處,這錢我何不留給自己賺呢!”每年到青黃不接的時候,附近數十裏小農家,都可以到紅蓮寺借谷。秋收後一石還一石,並不取息。要借錢做種田資本的,也是一文息錢不要。鄉紳官府都因知圓和尚這般慈善,又有才學,無不歡喜與他往來,他倒輕易不到鄉紳家去。至於縣衙府衙,更是殷勤迎接,他也不肯走動的。他時常向人說:

“我們出家人,只一走動衙門,結交官府,便不愁不造出種種的罪孽來。既是名心不死,何必出家做甚麽呢?”紅蓮寺的和尚,不問年齡老少,在寺裏的名位大小,沒有一個不循規蹈矩的。有時在路上行走,遇著婦女,和尚總是遠遠的就低下頭來,揀寬闊的所在立住等候,必讓婦女走過了才走,從來沒有敢多望一眼的。有婦女到寺裏燒香,知圓派定寺裏招待的和尚,年齡多在六十以外。俗人想出家的,往旁的廟宇裏受戒都容易,惟有在紅蓮寺出家,真是比登天還難。不問這人在俗的時候人品如何好,學問如何好,身家根底如何好,要想在紅蓮寺受戒,可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寺裏的夥食,粗惡到了萬分,便是當乞丐的也吃不來。這還在其次,最使人不容易遵守履行的,就是那戒律細如牛毛,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有一定的規則。偶一失錯,處罰極嚴。

那怕在俗時是個很有身分很有名望的,或出家時的年紀已很大的,也和責罰小孩子的一般責罰。

連受到三次責罰,就得被驅逐出來。因此出家人能在紅蓮寺受戒的,不但俗人都特別尊敬,便是遊方到各地寺院裏掛單,各寺院的當家師,都得拿他們當高僧迎迓。知圓和尚平日是不出寺門,去拜訪他的也不肯輕易接見,惟有請他講經,或死了人請他做道場,他說這是度人的大事,從來毫不推諉。因他有這們多難能可貴的地方。四周幾縣的人,異口同聲的稱他為活菩薩。

若這夜因在陸家放“焰口”跌死了,休說紅蓮寺的和尚不肯善罷甘休,就是遠近的地方上人,也都要責備陸家不小心,非還出他們的活菩薩不可。當時既不曾跌傷,有的說是陸家福氣好,合該不遭人命,有的說這不幹陸家的事。像知圓和尚這樣的活菩薩,本應該有百神呵護,逢兇化吉,遇難呈祥,豈有這般慈悲好和尚,會得這種慘結果的道理?陸小青當時也立在台下,看了只覺得太奇怪:知圓和尚是坐在一把太師椅上仰天向後倒栽下來,照理應該頭先落地,被太師椅壓住。

既不然,也應該隨著桌椅倒下,躺在倒塌的桌子旁邊,何以分明看見倒栽下來,落地卻直挺挺的立在離倒塌的台很遠呢?並且知圓和尚年紀已有五六十歲了,平時舉動雖沒有老態龍鐘的樣子,然地方上人都知道他是個文弱書生出家的。因他初到紅蓮寺當住持的時候,年紀才得三十零幾,簡直是一個斯文人。他自己說二十歲進了學才出家,可知不是個強壯矯健的人。陸小青為此不由不覺得奇怪。不過那時因父母去世,心裏方在悲哀,只要老和尚不曾跌傷,便是萬分僥幸。一時須忙著救護台下壓傷的人,這種覺得奇怪的思想,僅能在腦海裏面略轉一轉,立刻就消減了。幾年來偶然想到這上面,仍覺得是一件不可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