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煉虛後期(第2/2頁)

外界的所有疑問,都將在這次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廷議中得到回答。

大殿之中,除了賈詡、荀彧、白樺、張儀,白起、李牧、廉頗、樂毅等越國老臣,還有幾位新面孔。

顏回,夫子大弟子,書院代表,未來的禮部尚書。

墨雲,墨子大弟子,機關城代表,未來的工部尚書。

韓非子,法家代表,未來的刑部尚書。

黃石公,道家代表,未來的欽天監監正。

除此之外,農家、醫家、陰陽宗等百家宗門,未來,也會派出弟子到朝廷任職,共享王朝之氣運。

再有就是田單、項燕等一幹戰國老將,都受邀參加廷議。

新生的王朝還很脆弱,秦墨只能是在各方勢力之中取最大公約數,積極維護百家宗門之利益。

也算是對夫子等大佬,之前不出手的一種回報。

“下面進行第二項廷議,定都。”主持廷議的賈詡說。

在此之前,眾人已經一致通過,將新生的王朝定名為“大越王朝”,以傳承古越之國號,厘定王朝之起源。

這叫不忘本。

越國的都城有兩個,一個是大家現在所在的舊都龍川,另外一個就是被定義為西都的鹹陽,都是熱門之選。

當然,

像大梁、壽春、新鄭、邯鄲、臨淄、薊城等舊都,也都列入備選。

從傳承上講,自然是選在龍川。

只是龍川地處偏避,遠離中土,新朝剛立,正是要統禦四方之時,將都城設在此地,顯然是不方便的。

鹹陽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歷史上,漢朝就將都城現在鹹陽附近的長安。

鹹陽地處關中平原,四周皆有天然屏障,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完全符合一朝之都城的戰略防禦要求。

只是一點,

鹹陽同樣也有點偏,遠離中土。

賈詡話音剛落,顏回就站了出來,“我提議,新朝都城選在洛邑。那裏既是前朝古都,又是天下之中,華夏龍脈匯聚之處。立為新都,正是相宜。”

儒家一直主張恢復周朝禮制,

而將新朝都城選在洛邑,便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正可踐行儒家之主張。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登基稱帝之初,也是將都城設在洛陽,後來又改為長安,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不自信”。

一則是劉邦對後世子孫不自信,生怕他們守不住江山社稷。

故而選在更穩妥的關中。

二則劉邦稱帝時,境內還有大小封國,並未真正實現天下一統。

就更不敢定都洛陽了。

再就是當初的洛陽太過狹小,未經充分建設與開發,確實也有點寒酸。

秦墨自然就沒有這些顧慮,他看中的是,洛陽乃天下龍脈匯聚之處,正是修行的最佳場所,道:“那就改洛邑為洛陽,立為新朝之都城。”

“王上聖明!”

眾人齊齊行禮,皆無異議。

接下來,眾大臣又共同商議了天下行政區劃,取消各國邊界,重新劃分九州,厘定郡縣,全面實施郡縣制。

這在歷史上,或許是開天辟地之事,因為沒有任何先例可循。

越國卻大不相同。

且不說秦墨這個熟讀上下五千年之人,就是賈詡、荀彧兩位來自東漢末年之人,那也都是見過大世面的。

一切都有跡可循。

包括之後討論的皇帝稱號,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計量等事宜,放在秦始皇身上或許意義重大,

在這,不過就是照搬照套而已。

並沒有什麽新意。

廷議一項一項快速的過,將顏回、項燕等戰國土著驚的是目瞪口呆。

“難怪越國能一統天下,竟有這等王佐之才。”顏回等人心中驚嘆,對賈詡、荀彧那可真是高瞻遠矚。

就差頂禮膜拜了。

秦墨端坐上首,靜靜看著賈詡表演,心中好笑,面上卻平靜無波,時不時還要當個工具人,好好配合一下。

裝嗶就要裝圓滿。

議定一切,最後才輪到軍隊整編一事。

滅齊之前,越國就已經擁有一百八十萬大軍,除了滅齊費了點兵,之後滅魏、滅楚,幾乎就是一路橫掃。

沒什麽傷亡。

正因為此,越國軍隊規模就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粗略統計,將所有戰俘計算在內,越國一共擁有三百三十余萬大軍,幾乎達到歷史之最,讓人目瞪口呆。

顯而易見,

新生的王朝內無百越之患,外無匈奴之險,是用不上這麽多大軍的。

必須大規模裁撤。

如何取舍、整編這支大軍,就是一門大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