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第3/3頁)

擔心固然擔心,但讓項羽感到奇怪的是,自楚漢戰爭爆發以來,除了彭越一部在自己的後方進行不間斷的騷擾之外,其它幾路與漢軍結盟的諸侯居然毫無動作,雖然項羽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但對他來說,這算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咚……咚……”一陣戰鼓響起,將項羽從沉思中驚醒。

“怎麽回事?”項羽吃了一驚。

“到了罵陣的時辰了。”項莊答道,他似乎對罵陣這種老土的形式不以為然,認為這種形式應該出現在市井中,而不應該發生在戰場上,畢竟這是戰爭,不是兒戲。

“有了!”項羽的眼睛陡然一亮,叫了起來。

項莊嚇了一跳,擡頭望向項羽。

“本王有了破解這埋甕聽音的辦法了!”

△△△△△△△△△

紀空手一行回到廣武,就感覺到陣前異常的熱鬧,不僅有嘈雜的人聲,還有震天連響的戰鼓聲,他不由心中猛吃一驚:“我臨行前再三叮囑,不準任何人出城迎戰,究竟是誰敢如此膽大包天,不遵號令?!”

他匆匆上了城樓,看清動靜之後,這才放下心來。原來這不是兩軍交鋒的戰鼓,而只是敵人為了給罵陣且長聲威而擊打的響鼓罷了。紀空手自長這麽大以來,還是頭一遭見到這種情形,不由饒有興趣地看著,直到張良帶著一班將領來到身後,這才回過頭來。

“看來,項羽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只要我軍再堅持十天半月,就可以等到項羽退兵之時了。”紀空手雖然覺得項羽使出這罵陣的形式非常幼稚可笑,但他同時也從這件事情上看到了項羽此刻的心態。

“是的,這種持久戰本來就不是項羽所擅長的,他能堅持這麽久,已經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應該是在項羽退兵時將采取什麽樣的策略。”張良笑了笑,對這種即將到手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先生看上去似乎對前景十分樂觀?”紀空手卻沒有笑,只是深深地看了張良一眼道。在外人的面前,他總是對張良以“先生”相稱。

“我持這種樂觀,並不盲目,如果我所料不差,大王回到廣武之時,也正是韓信北上出兵之日。項羽面臨兩線作戰的境況,就不可能再按兵不動,必須要在進退之間作出一個決斷,而他一旦選擇退兵,對我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最佳的攻擊時機。”張良十分自信地道。

紀空手雖然在軍事上遠不如張良精通,但他對人性深刻的理解又遠非張良能比。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的確對漢軍有利,但漢軍面對的敵人是項羽,此人作戰經驗非常豐富,用兵如神,完全不能以常理揣度,如果己方稍有輕敵的思想,就有可能被他逆轉形勢。所以,紀空手的臉色並不輕松,只是搖了搖頭道:“滎陽一戰,我軍折損了兩萬人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讓本王懂得了西楚軍的強大與項羽的狡猾。所以,即使項羽選擇了退兵,我們也不宜貿然進攻,而是應該堅定不移地執行我們既定的戰略,拖垮項羽,再與之決一死戰!”

張良不置可否,這也是他第一次在軍事上與紀空手出現分岐。在他看來,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雙方對戰機的把握,水無常勢,用兵亦是如此,只有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戰略戰術,才能最終將優雅轉為勝勢。如果只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戰機稍縱即逝,就有可能將到手的優勢轉為劣勢,甚至將勝利拱手讓人,這當然不是他所想到的結果。

但是,以他對紀空手的了解,紀空手並不是一個固執己見的人,他既然堅持這種看法,必定有其道理,張良很想知道紀空手堅持的理由。

“這不需要理由。”紀空手的臉色顯得十分冷峻,眼神中閃出一道異彩,緩緩接道:“這是我的直覺,對危機將臨時出現的一種感應。雖然聽上去很玄,但我依靠這種直覺改變了自己不知多少次的命運。”

張良以愕然的目光望向紀空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樣的理由實在是過於荒誕,如果是從別人的嘴中說出,張良一定會認為說這種話的人肯定腦子有問題,但是此話自紀空手口中說出,就讓張良感到了這話中的分量。

紀空手就是紀空手,他能迅速崛起於江湖,繼而爭霸天下,這是因為他具有一個優秀獵手所應該具備的所有素質。他比猛虎兇悍,比野狼冷酷,比山豹敏銳,比狐狸狡猾,他具有所有動物猛獸都不具備的思想,還有那種可以預判危機的直覺,像這樣的一個人,張良沒有理由去懷疑他的能力,更沒有理由不尊重他的直覺。所以,張良選擇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