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三章 護廬劍童(第2/4頁)

無論是“聲犬馬”三名使者,還是李世九和那幾名劍廬童子,誰也沒有看清這一仗的結果,結局究竟如何,惟有當局者方知。

“鏘”地一聲,靜立半晌之後,龍賡才以一種非常優雅而自然的手法還劍入鞘,他的臉上流露出一股淡淡的笑意,也就在此時,“砰”地一聲,幽冥七世和他的大鐵錐一起,這才轟然倒地。

雖然“聲犬馬”三位使者依然活著,但在龍賡的眼中,他們已然死去,因為他相信他身邊這幾位劍廬童子的實力。

△△△△△△△△△

十萬大軍簇擁著漢王的九騎王駕,行進在上庸至南鄭的路途之上,“九”字代表最大數,以顯示漢王地位之尊崇。

沿途所至城鎮,萬人空巷,百姓迎城而出,夾道歡呼,以表示對漢王的支持和愛戴。

透過窗簾,眼望王駕之外熱烈的場面,紀空手與張良相視一笑,都為眼前這一切感到一種興奮和激動。

“你可知道我現在最想問的問題是什麽?”張良微笑而道。

“自然是登龍圖寶藏的下落!”紀空手笑了笑道。

“那麽此時此刻你是否能讓我知道答案?”張良眼芒一動,盯在紀空手的臉上。

紀空手沉吟半晌,沉聲道:“登龍圖寶藏確有其事,早在我前往夜郎之前,其實這取寶之道就已然被我破繹,我將取寶之道藏於錦囊之中,交付紅顏,就是為了在劉邦把注意力放在夜郎之時,動用洞殿的人馬,趁機將寶藏取出,若非如此,田橫又焉能在短短的數月之間,招集舊部,收復部分失地,與項羽的西楚軍形成抗衡之勢!”

張良心中一動道:“那麽湖底所現的那四個大字是否真是天意?”

紀空手啞然失笑道:“那只是我叫人刻上去的罷了,這種愚人之術,莫非子房也相信嗎?”

“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真的一樣,叫人難辨其真偽,畢竟要想抽幹這百尺深湖,難如登天,誰又能想到這是人為!”張良嘿嘿笑了一聲道:“大漢天下,只此四字,何止百萬黃金,就算登龍圖寶藏也不敵這四字的價值!”

“你說的一點不錯,我記得先生說過這麽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不過是在百姓之中造出了這麽一個神話,畢竟東征在即,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撫百姓,鼓舞士氣,若論東征大計,惟有全靠子房!”紀空手真誠地向張良望了一眼道。

張良一臉肅然道:“我只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秀士,窮讀兵書,略知謀略,說到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依然有所欠缺!”

“子房過謙了!”紀空手微笑而道:“征戰天下,必用謀略,此乃大計,正是我所欠缺的,如與一人敵,我可挫敗這天下間的任何一個人;若與百萬人敵,我便遠遠不如子房!”

張良肅然道:“真正能夠成就霸業,成為一代帝王之人,必須牢記這八個字——‘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更要深諳取舍之道,不為一時的成敗而影響了全局,我雖不才,但蒙先生教誨多年,對用兵之道略有研究,既受命於先生,自然會略盡綿薄之力,全力輔佐公子,去爭霸天下。”

“子房此話莫非另有所指?”紀空手怔了一怔道。

“是!”張良沉聲道:“要想爭霸天下,絕非是憑你我二人之力可以完成,縱觀以往開國帝君,在他們的身邊都必然有一批卓爾不凡、獨一無二的人才,我在劉邦身邊已有些時日,細細觀察,發現有幾人才堪大用,乃是你建立不世霸業所必須的人才!”

“哦?”紀空手不覺有幾分詫異道:“這倒要向子房請教了!”

“我所說的這第一個人乃是蕭何,劉邦敢以此人為相,說明他必有獨到之處,此人一生小心謹慎,善於治理國家,若以此人留守‘巴、蜀、漢中’三郡,那麽征戰所需的人力物力將無憂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東征之事絕非一日可成,一旦形成僵持,那麽此人的重要性就自然突現而出!”張良有條不紊地道。

紀空手沒有想到張良會對蕭何如此看重,微微一怔。

想他當年與蕭何在淮陰河畔初次見面之時,那時的蕭何只是慕容仙手下的一個小小校尉,想不到數年不見,劉邦竟然拜他為相,就連自己也不得不對他有所倚重,這正應了那句“人不可貌相”的老話!

“那麽這第二個人呢?”紀空手續問道。

“這第二個人就是曹參,此人雖然缺乏謀略,但驍勇善戰,精於戰術,只要指揮得當,他將是為東征建立首功之人!”張良道。

紀空手曾在沛縣與曹參有過一面之緣,知道此人作戰果敢,能打硬仗,的確是一條好漢!

“而這第三人就是陳平,他與龍賡既為先生弟子,其忠心自不待言,棋道之人,善於布局,能夠掌握分寸,而陳平自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何況他是夜郎三大世家之一,財力雄厚,又掌握銅鐵命脈,借他之手,可將登龍圖寶藏不露痕跡地轉至我大漢手中!”張良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