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蜜意柔情錦帶舞 長槍大戟鐵弓鳴(第2/16頁)

過了晌午,那騎兵隊長說木卓倫要到晚上方能回來。陳家洛問他白衣少女是誰。隊長笑道:“除了她,還有誰能這樣美?今兒晚上咱們有偎郎大會,兄弟你也來吧,在會上準能見到族長。”陳家洛心下納悶,不便多問。到得傍晚,只見營中青年戰士忙忙碌碌,加意修飾,個個容光煥發,衣履鮮潔。

大漠上暮色漸濃,一鉤眉毛月從天邊升起。忽聽得營外鼓樂之聲大作,那騎兵隊長走進帳來,拉了陳家洛的手,說道:“新月出來啦,兄弟,走吧。”

兩人來到營外,只見平地上燒了一大堆火,回人青年戰士正從四面八方走來,圍在火旁。四周有的人在烤牛羊、做抓飯,有的在彈琴奏樂,一片喜樂景象。

只聽號角吹起,一隊人從中間大帳走了出來,當先一人正是木卓倫,他兒子霍阿伊跟隨在後。陳家洛心想:“等他們辦完正事之後,我再上去相認。”於是把袷袢衣襟翻起,遮住了半邊臉。

木卓倫向眾人一揮手,大家跪了下來,向真神阿拉禱告。陳家洛也隨眾俯伏。禱告完畢,木卓倫叫道:“已有妻室的弟兄們,今日你們辛苦一點,在外面守禦,讓你們的年輕兄弟高興一晚。”號角響起,三隊戰士列隊而出,各人左手牽馬,右手執著長刀。霍阿伊跨上戰馬,向坐在地下的年輕戰士叫道:“真神保佑,讓你們今晚和心愛的姑娘歡敘。”年輕的戰士們歡呼叫喊:“真神保佑,多謝你們辛苦抵擋敵人。”霍阿伊長刀虛劈,率領三隊戰士出外守禦去了。陳家洛見眾回人調度有方,軍容甚盛,暗暗欣慰。他久在回疆,知道回人婚配雖也由父母之命,須受財產地位等諸樣羈絆,但究比漢人的禮法要寬得多。偎郎大會是回人自古相傳的習俗,青年未婚男女在大會中定情訂婚,所謂“偎郎”,是少女去偎情郎,錦帶繞頸,一舞而定終身,自來發端於女方,卻是凰求鳳,而不是鳳求凰了。

不久樂聲忽變,曲調轉柔,帳門開處,湧出大群回人少女,衣衫鮮艷,頭上小帽金絲銀絲閃閃發亮,載歌載舞的向火堆走來。陳家洛倏地一震,只見兩個少女並肩走到木卓倫身旁,一個穿黃,一個穿白。穿白的就是與他同來的美麗少女,穿黃的帽上插了一根翠羽,正是霍青桐。月光下看來,窈窕婀娜,一如當日。兩人一左一右,在木卓倫身旁坐下。

陳家洛忽然想起:“這白衣姑娘難道就是霍青桐的妹子?怪不得總覺她相貌有些熟悉,原來在玉瓶上見過她畫像。只是肖像畫得雖好,哪有真人美麗之萬一?”他臉上發紅,手心出汗,一顆心突突亂跳。自那日與霍青桐一見,不由得情苗暗茁,但見她與陸菲青的徒弟神態親熱,自以為她已有愛侶,只得努力克制相思之念。這幾日與一位絕代佳人朝夕相聚,滿腔情思,不自禁的早轉到白衣少女身上了。此刻並見雙姝,不由得一陣迷惘,一陣恍惚。

樂聲一停,木卓倫朗聲說道:“穆聖在可蘭經上教導咱們,第二章第一百九十節說:‘你們當為主道,抵抗進攻你們的人。’第廿二章第三十九節說:‘被攻擊的人,已得抗戰的許可,因為他們已受虧枉了。阿拉援助他們,確是全能的。’咱們受人欺侮,安拉一定眷顧佑護。”眾回人轟然歡呼。木卓倫叫道:“各位兄弟姊妹們,盡量高興吧!”

馬頭琴聲中,歌聲四起,歡笑處處。司炊事的回人把抓飯、烤肉、蜜瓜、葡萄幹、馬奶酒等分給眾人。每人手中拿著一個鹽巖雕成的小碗,將烤肉在鹽碗中一擦,便吃了起來。過了一會,新月在天,歡樂更熾。許多少女在火旁跳起舞來,跳到意中人身旁,就解下腰間錦帶,套在他項頸之中,於是男男女女,成雙成對的載歌載舞。

陳家洛出身於嚴守禮法的世家,從來沒遇到過這般幕天席地、歡樂不禁的場面,歌聲在耳,情醉於心,幾杯馬奶酒一下肚,臉上微紅,甚是歡暢。

突然之間,樂聲一停,隨即奏得更緊,正在歌舞的男女紛紛手攜手散開,臉上均露詫異之色,向木卓倫等一群人凝望。陳家洛隨著他們眼光看去,只見那白衣少女已站起身來,正輕飄飄的走向火堆。眾回人大為興奮,竊竊私議。陳家洛聽得身旁的騎兵隊長道:“咱們香香公主也有意中人啦,誰能配得上她呢?”

木卓倫見愛女忽然也去偎郎,大出意外,很是高興,眼中含著淚光,全神注視。霍青桐從不知妹子已有情郎,也是又驚又喜。原來她妹子喀絲麗雖只十八歲,但美名播於天山南北,她身有天然幽香,大家叫她香香公主。回族青年男子見到她的絕世容光,一眼也不敢多看,從來沒人想到敢去做她的情郎,此時忽見她下座歌舞,那真是天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