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2/9頁)

袁承志心想:“我便照實而言,也好讓韃子知道袁督師有子。”大聲道:“我是前薊遼督師袁公的兒子,名叫袁承志。你韃子侵犯我大明江山,我千萬漢人,恨不得食你之肉。我今日來行刺,是為我爹爹報仇,為我成千成萬死在你手下的漢人報仇。”

皇太極一凜,道:“你是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道:“正是。我名叫袁承志,便是要繼承我爹爹遺志,抗禦你韃子入侵。”

眾侍衛連聲呼喝:“跪下!”袁承志全不理睬。皇太極揮手命眾侍衛不必再喝,溫言道:“袁崇煥原來有後,那好得很啊。你還有兄弟沒有?”袁承志一怔,心想:“他問這個幹麽?”說道:“沒有!”皇太極問道:“你受了傷沒有?”袁承志叫道:“快將我殺了,不用你假惺惺。”

皇太極嘆道:“你爹爹袁公,我是很佩服的。可惜崇禎皇帝不明是非,殺害了忠良。當年你爹爹跟我曾有和議,明清兩國罷兵休民,永為世好。只可惜和議不成,崇禎反而說這是你爹爹的大罪,我聽到後很是痛心。崇禎殺你爹爹,你可知是哪兩條罪名?”

袁承志默然。他早知崇禎殺他爹爹,有兩條罪名,一是與清酋議和,勾結外敵,二是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孫仲壽、應松等說得明白,當日袁督師和皇太極議和,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清兵勢大,明兵力所不敵,只有練成了精兵之後,方有破敵的把握,議和是為了練兵與完繕城守。至於毛文龍貪贓跋扈,劫掠百姓,不殺他無以整肅軍紀。

皇太極道:“你爹爹是崇禎害死的,我卻是你爹爹的朋友。你怎地不分好歹,不去殺崇禎,卻來向我行刺?”袁承志道:“我爹爹是你敵人,怎會是你朋友?你使下反間計,騙信崇禎,害死我爹爹。崇禎要殺,你也要殺。”皇太極搖搖頭,道:“你年輕不懂事,甚麽也不明白。”轉頭向範文程道:“範先生,你開導開導他。”袁承志大聲道:“你想要我學洪承疇麽?哼,袁督師的兒子,會投降滿清嗎?”

這時崇政殿外已聚集了不少文武官員,都是聽說有刺客犯駕、夤夜趕來護駕的。皇太極道:“祖大壽在這裏嗎?”階下一名武將道:“臣在!”走到殿上,跪下磕頭。

袁承志心中一凜,祖大壽是父親當年麾下的第一大將,父親被崇禎下旨擒拿時,他心中不服,帶兵反出北京,後來父親在獄中修書相勸,他才重受崇禎令旨。他與清兵血戰前後數十場,但崇禎對他疑忌,每次都不予增援,致在大淩河為皇太極重重圍困,不得已而投降;此後降了又反,在錦州數場血戰,後援不繼,被擒又降。心想:“他對我爹爹雖然不錯,但投降韃子總是大大不該。”忍不住高聲斥道:“祖大壽,你這無恥漢奸!”

祖大壽站起身來,轉頭瞧著他。袁承志見他剃了額前頭發,拖根辮子,頭發已然花白,容色憔悴,全無統兵大將的半分英氣,喝道:“祖大壽,你還有臉見我嗎?你死了之後,有臉去見我爹爹嗎?”

祖大壽在階下時已聽到皇太極和袁承志對答的後半截話,突然眼淚從雙頰上流了下來,顫聲道:“袁公子,你……你長得這麽大了,你……你三歲的時候,我……我抱過你的。”袁承志怒道:“呸,給你這漢奸抱過,算我倒黴。”祖大壽全身一顫,張開雙臂,踏上兩步,似乎又想去抱他,但終於停步,張嘴要待說話,聲音卻啞了,只“啊,啊,啊”幾聲。

皇太極道:“祖大壽,這姓袁的交由你帶去,好好勸他歸順。當真不降,咱們把他千刀萬剮。哼,這小子膽子倒大,居然來向朕行刺,嘿嘿,嘿嘿。”祖大壽跪下連連磕頭,說道:“皇上天恩浩蕩,臣自當盡力相勸。”皇太極點頭道:“好,你帶他去吧!”

祖大壽走到袁承志身邊,伸手欲扶。袁承志退後兩步,手腳上鐵鏈當啷啷直響,喝道:“別來碰我!”祖大壽縮開了手,躬身退出殿去。兩名侍衛攜著袁承志,跟在他身後。袁承志回過頭來,向皇太極瞧去,只見他眼光也正向他瞧來,神色間卻顯得甚是和藹。

袁承志茫然不解,心道:“不知這韃子皇帝肚子裏在打甚麽鬼主意。”

到得宮外,祖大壽命親隨將袁承志扶上自己的坐騎,自己另行騎了匹馬,同到自己府中。祖大壽命親隨將袁承志扶入書房,說道:“你們出去!”四名親隨躬身出房。

祖大壽掩上了房門,一言不發,便去解袁承志身上的鐵鏈。袁承志自在宮內之時,便已緩緩運氣,胸口所封穴道已解了大半,見他竟來解自己身上鐵鏈,心想:“你只道我穴道被點,兀自動彈不得,哼哼,這可太也托大了!”

祖大壽緩緩將鐵鏈一圈圈的從袁承志身上繞脫,始終一言不發。袁承志暗暗運氣,覺膻中穴處氣息仍頗窒滯,心想:“那道人的手勁當真了得。我穿著木桑道長所賜的金絲背心,受了他這三指,兀自如此。若無這背心護體,哪還了得?”又想:“祖大壽要勸我投降韃子,我且假裝聽他的,拖延時刻。一待胸間氣息順暢,便發掌擊死了這漢奸,穿窗逃走。”卻聽祖大壽低沉著嗓子道:“袁公子,你這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