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湍江險灘(第3/11頁)

穆念慈快步走遠,頭也不回的去了。

郭靖和黃蓉眼望她的背影在一排大柳樹後消失,兩人都是默然半晌。郭靖道:“她孤身一人,千裏迢迢的回兩浙去,只盼她道上別再受歹人欺侮。好在她武功不弱,尋常壞人,她也不怕。”黃蓉道:“那也難說得很,就是像你我這樣,也免不了受歹人欺侮。”郭靖嘆道:“二師父常說:亂世之際,人不如狗,那也是沒法的事。”

黃蓉道:“好,咱們殺那啞巴狗去。”郭靖道:“甚麽啞巴狗?”黃蓉口中咦咦啊啊,指手劃腳的比了一陣。郭靖笑道:“咱們還坐這假啞巴的船?”黃蓉道:“自然要坐。裘千仞那老賊打得我好痛,怎麽能就此算了?老賊打不過,先去殺他幾個徒子徒孫再說。”

當下兩人又回酒樓來,只見那啞巴梢公正在酒樓前探頭探腦的張望,見到兩人回轉,臉露喜色,忙迎上來。靖、蓉二人只作不知,隨他到碼頭落船。那船是一艘不大不小的烏篷船,載得八九十石米。沅江中這般船只最多,湘西山貨下放,湖濱稻米上運,用的都是這些烏篷木船。只見船上兩名後生赤了膊正在洗刷甲板。

靖、蓉二人上了船,那梢公解開船纜,把船撐到江心,張起布帆。這時南風正急,順風順水,那船如箭般向下遊駛去。

郭靖想到楊康和穆念慈之事,不勝感嘆,心想:“楊康是我義弟,結義兄弟該當是有福共享,有難同當。他如今誤入歧途,我不能不理,說甚麽也要勸得他改邪歸正才是。”斜倚在艙內船板之上,呆呆的出神。

黃蓉忽道:“穆姊姊給你的那本冊子讓我瞧瞧,不知寫著些甚麽。”郭靖從懷中取出給她。黃蓉一頁頁的翻閱,忽然叫道:“啊,原來如此。你快來瞧。”

郭靖挪動身子,坐到她身旁,從她手裏瞧那冊子。

此時天已向晚,朱紅的晚霞映射江心,水波又將紅霞反射到了黃蓉的臉上、衣上、書上,微微顫動。

原來這冊子是鐵掌幫第十三代幫主上官劍南所書,記著幫中逐年大事。那上官劍南原是韓世忠部下的將領。秦檜當權後嶽飛遭害,韓世忠被削除兵權,落職閑住。他部下的官兵大半也是解甲歸田。上官劍南憤恨奸臣當道,領著一批兄弟在荊襄一帶落草,後來入了鐵掌幫。不久老幫主去世,他接任幫主之位。這鐵掌幫本來只是個小小幫會,經他力加整頓,多行俠義之事,兩湖之間的英雄好漢、忠義之士聞風來歸,不過數年聲勢大振,在江湖上骎尋已可以與北方的丐幫分庭抗禮。

上官劍南心存忠義,雖然身在草莽,卻是念念不忘衛國殺敵、恢復故土,經常派遣部屬在臨安、汴梁等地打探消息,以待時機。事隔多年,鐵掌幫中一名兄弟與當年看守嶽飛的一名獄卒交好,得悉嶽飛死後遺物入宮,其中有一部兵法遺書,輾轉打聽之下,竟得悉是在皇宮之中。這訊息快馬報到鐵掌峰上,上官劍南即日盡點幫中高手,傾巢東下,夜入深宮,毫不費力的便將遺書盜了出來,當晚持書去見舊主韓世忠。

此時韓世忠年紀已老,與夫人梁紅玉在西湖邊上隱居,見到上官劍南送來的嶽飛遺書,想起英雄冤死、壯志未酬,不由得拔劍斫案、扼腕長嘆。他為紀念舊友,曾將嶽飛生平所作的詩詞、書啟、奏議等等鈔成一卷,於是將這一卷鈔本也贈給了上官劍南,勉他繼承嶽武穆的遺志,相率中原豪傑,盡驅異族,還我河山。

韓世宗與上官劍南談論之際,忽然想到:嶽飛這部兵法中處處勉人忠義報國,以他生平抱負,此書定是有所為而作,決不是寫了要帶入墳墓的,料想因秦檜防範周密,以致無法傳遞出外。但想嶽飛智計非凡,定有對策,卻不知他傳出來的消息輾轉落在何處,若是他所欲傳授之人得訊遲了,再到宮中去取,豈非要撲一個空?兩人商談之後,上官劍南於是繪了一幅鐵掌山的圖形,在夾層之中又藏一紙,上書:“武穆遺書,在鐵掌山,中指峰上,第二指節”十六個字。韓世忠只怕後來之人不解,又在畫上題了一首嶽飛的舊詩,心想這部兵法的傳人若非嶽飛的子弟,亦必是他舊部,自然知道此詩,當會對這畫細細參詳了。上官劍南再入皇宮,留下圖畫,以便後來者據此線索而到鐵掌幫取書。

上官劍南回到鐵掌山上,大會群雄,計議北伐。豈知朝廷只是畏懼金人,對鐵掌幫一夥義士非但不加獎助,反而派兵圍剿。鐵掌幫畢竟人少勢弱,終於被打破山寨。上官劍南身受重傷,死在鐵掌峰上。

郭靖翻完冊子,喟然嘆道:“想不到這位上官幫主竟是一位好漢子。他臨死之時還牢牢抱著那部遺書。我只道他也和裘氏兄弟一般,勾結大金,賣國求榮,心中對他十分卑視,早知如此,對他的遺骨倒要恭恭敬敬的拜上幾拜。當年鐵掌幫中都是忠臣義士,到今卻變成了一夥奸賊。上官幫主地下有靈,不知要怎麽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