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她死得意義(第2/2頁)

蘇長安不由想到了虎偃口中的那幾位聖子,頓時心情也沉重了下來。

但他仍有些不解。

“既然九嬰的實力如此之強,為何還遲遲不肯攻城?”

在蘇長安看來,以那聖子揮手便可以屠滅蠻族王庭的實力,只要願意出手,莫說西涼,就是中原恐怕也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他們只是在等,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攻破永寧,再開西嶺直入中原!”北通玄寒聲說道。

“我已與朝廷遞上奏折數十份陳明其中利害關系,卻無一人回應。司馬詡如今把持朝政,即使我想盡辦法書信與天子,也是如泥牛入海,了無音訊。”

蘇長安聞言眉頭一皺,倒也不再隱瞞將自己對於司馬詡的猜測一一向著北通玄道來。

“你是說司馬詡與九嬰皆為神族爪牙?”北通玄一愣,腦中聯想起司馬詡對於神族的態度,心頭對於蘇長安的猜測便信了幾分。

在他看來司馬詡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人行事自然有他的目的。

司馬詡如此費盡心思,助太子登上皇位,如今好不容易把持朝政,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還或許可以篡位為皇。但有江山的皇帝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皇帝,否則即使登基,蠻族卻已奪了大魏的江山,這樣的皇帝要來又有何用?

北通玄一直認為司馬詡是看得清楚這一點的,所以不由余力的向著朝廷諫言,請求援兵。他替司馬詡守住西涼,於司馬詡無半點壞處,至於最後誰才是天下正統,對於北通玄來說也無大礙,他是為蒼生守住西涼,而非某個君王。

但如今聽蘇長安之言,方才意識到,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般簡單,若是這一切從一開始便是司馬詡與九嬰勾結,那麽莫說永寧關,就是長安,也遲早會落入九嬰之手。也就難怪向來精於算計得司馬詡對於西涼之事不聞不問。

“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麽辦?”蘇長安問道。

如今求援不得,雖然他也試著通過穆歸雲為西涼找些援兵,但如今看來卻是大勢已去,蠻軍之力,除非傾大魏國力,否則根本無法預知抗衡。永寧關被破只是時間的問題。

他並不覺得北通玄應該依舊死守,退回關內,集聚力量再做謀劃在他看來才是正道。

“我退了,西涼的百萬百姓當何以自處?”北通玄看了蘇長安一眼問道。

“自然一起帶走。”蘇長安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北通玄聞言一笑,他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自然是不能走的。”

說到這兒,他又頓了頓,像是嘆息一般的接著說道:“更何況,去到中原,難道就會更好嗎?”

蘇長安聞言一愣,隨即便想到了西江城頭那密密麻麻的難民,風塵仆仆,饑腸轆轆,如孤魂野鬼,無處可依。

他忽然又些明白劉長玉那位老母親的話,西江是她的家,離開了西江,她該去何處,又能去何處?

或許對於此時依然在西涼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如此。

與其在外流離失所,不如就待在自己的家中,至少死後有一方棺木相葬,不至於做了孤魂野鬼,連尋家都得孤零零的飄蕩千裏萬裏。

蘇長安想到這裏,臉上的神色一暗,低下了自己的頭。

“至少你應該走,不應這樣白白送死。”蘇長安忽然擡起頭說道。

北通玄聞言,他向來如萬載枯井波瀾不驚的臉上浮出一抹怒意。

“然後呢?”

他這般問道,聲音忽然大了幾分。

這樣的變化讓蘇長安有些詫異,他暗覺自己是否說錯了什麽,觸及到了北通玄的心事。

“然後再召集人馬在西嶺或是西江,打著護佑蒼生的幌子,將西涼的百萬蒼生送入死地?”

似乎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激動,北通玄漸漸平復下來,聲音再次變得淡漠。

“我已經受夠了天嵐院以數量衡量生靈的邏輯。”

“為了西涼的百萬蒼生,我殺了如煙。”

“若是在為了所謂的天下蒼生,再殺了西涼的百萬蒼生,那如煙,又是為何而死?她的死又有何意義?”

“我不能讓她這樣白白的死去。”

“我做不到。”

“我離不開西涼,我只能死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