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震動京華 驚傳梃擊案波翻大內 巧遇夜行人(第4/6頁)

過了幾天,風波漸息。柳西銘交遊頗廣,聽在宮中當差的人傳來的消息,神宗皇帝又把宮中的執事太監龐保、劉成殺了。卻把一個叫做什麽魏忠賢的太監,升做太監總管。王照希聽了,心念一動,想道:這魏忠賢想必就是那個什麽“魏公公”了。

孟秋霞心懸老父,度日如年,這幾天來她和王照希已經很熟,屢次催他想法。這晚,王照希招孟秋霞和白敏進房,突然說道:“孟小姐,你敢不敢再冒一次絕大的危險?”孟秋霞嗔道:“王兄,這是什麽話來?我無力救父,已是羞慚無地,我家的事情難道還能要王兄獨力肩擔?”王照希笑道:“我不懂說話,該打該打。”白敏道:“你快些說出辦法吧,要冒什麽險,請算我一份。我這個人沒有什麽用處,就是不怕死,為了救出師父,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王照希看了他一眼,說道:“我今晚想進皇宮探他一探。我已探清楚那個鄭貴妃住在‘乾清宮’,連宮中的地圖我也托柳叔叔弄來了。”白敏拍拍手道:“那敢情好。”王照希忽道:“不過,夜探皇宮,那高來高去的本事一定要十分了得,孟小姐的輕功造詣我可以放心……”白敏這次居然不傻,心想自己的輕功本事果然遠比不上師妹,隨他們去,莫說幫不上忙,反成了累贅。因道:“既然如此,我不去好了。”心無雜念,說得甚為坦然。

這晚,王照希和孟秋霞聽得更樓敲了三更,換上青色的夜行衣,到了紫禁城外,淡月疏星,一片靜寂。孟秋霞足尖點地,正想躍上墻頭,王照希忽然把她扯住,打了一個手勢,一蹲身,撿起兩塊石頭,丟入護城的禦河,“蔔通”兩聲,聲響雖然不大,已驚動了暗伏在城上的輪值衛士,只見四條人影,飛下城墻,直奔禦河橋上,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一刹那,王照希和孟秋霞騰身掠起,飛上城墻,就如換班一般。王照希早把宮中地圖研究清楚,帶著孟秋霞,繞過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進入內廷,兩人輕功都是上上之選,等到那幾個輪值衛士折回頭時,他們已到了乾清宮外側面的小花園了。

皇宮面積極大,真說得上是殿宇連雲,綿亙不絕,北海、白海、什刹海三個人工湖也包括在皇城之內,湖水閃閃發光。王照希和孟秋霞伏在暗陬之處,忽見園角側門開處,有五六個衛士伴著一個身披鬥篷,頭面都藏在兜風之內的人,閃閃縮縮地走了進來。王照希目送他們走入宮門,正想冒險一探,遠處琉璃瓦面,人影忽然一閃,一溜煙般直入殿宇之中。王照希大吃一驚,這人輕功之高,竟遠在自己之上。若然他是宮中侍衛,那麽今晚定然走不脫了。

孟秋霞悄聲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照希道:“且等一會。”就在這一時間,忽聽得乾清宮內,大呼“刺客!”宮外約有五六個衛士,飛奔跑來。王照希覷準最後一名,突然長身而起,出指如電,一下子就點了他的暈眩穴,拖回暗處,在假山石後,剝了他的衣裳,匆匆換上,對孟秋霞道:“你伏在這裏不要亂動,我走進宮內,看他一看。”躍了出來,拔劍在手,他也大叫“捉刺客”,跑入乾清宮內。

宮中混戰正烈,王照希只見一個長身玉立的少年,手使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劍,大戰十名衛士,劍光霍霍,虎虎生風,鬥到急處,但見劍花閃爍,冷電精芒,耀人眼目。這人使的是武當派七十二手連環劍法,但功力之深,比耿紹南之流,卻不知要高多少倍!王照希暗暗稱奇,看他年紀輕輕,卻不料這般了得!

但宮中衛士眾多,那少年雖然厲害,被十余人圍攻,也漸漸支持不住。王照希正看得出神,忽聽得有人叫道:“喂,你為什麽不上去呀!”這人乃是錦衣衛的一個指揮,王照希躲閃不及,和他打了一個照面。這人一見是個陌生面孔,比剛才發現刺客還要驚慌,大聲叫道:“有人冒充侍衛進宮!”手中鐵尺也迎頭劈下!王照希刷刷兩劍,把他刺傷,但自己也陷入了包圍。

這身長玉立的少年正是卓仲廉的孫子卓一航,他七歲之時,隨父親卓繼賢來京,適逢武當派的掌門紫陽道長也來京化緣。紫陽道長劍法天下無雙,正想找尋一個有根基的少年繼承衣缽。一日來到卓府,見卓一航頭角崢嶸,氣宇不凡,動了收徒之念。卓繼賢以前在湖北為官,曾和紫陽道長有過一面之緣,知他武功妙奧,深不可測,也願兒子成為文武全材的完人,於是一口答允。紫陽道長把他帶回山中,全心教授,又用藥物培養他的元氣,磨練他的體膚,如是經過一十二年,卓一航已得了七十二手連環劍和九宮神行掌的全部奧秘,本領在武當第二代弟子中首屈一指,甚至比若幹師叔還強。在這十二年間,紫陽道長每三年帶他回京一次,讓他留在家中一月,攻讀詩書,在這一月中,卓繼賢就請名師宿儒替他講解經史奧義,滿了一月又讓他把書本帶回山中自習。所以卓一航是文武雙修,師父、父親都極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