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微光(1)(第2/2頁)

老道士見他這般,深深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只見捧上雲端的風光,卻受不得跌落九霄的失落。塵世間的一切,俱是有因有果,有得有失。和尚們寫出經書,贊揚女帝為彌勒轉世,殊不知他佛家大德釋迦摩尼曾經說過,待他滅度之後,世間再無佛陀,一切妄稱佛陀名號之人,俱是邪魔外道。和尚們走了外道,卻是攪擾了你的道心。難不成,你也想學他們一般麽?”

小道士聞言沉默,也是知道師父所言不假,想那李唐一代,只不過是自稱老子李耳先師後人,都是受到了道門中有識之士的鄙視。如今則天皇帝自稱彌勒轉世,當然也不是什麽正途。

一時之間,小道士竟是心中隱隱萌發了一個想法,又是模糊想要尋一條路子出來,好叫道家一門傳承延續,莫要輸給了佛家去。

當夜無眠。次日清早,老和尚起床叫徒弟早課,卻是見徒弟房中空空如也,整個人已然不知所蹤。老道士長嘆一聲,默默轉身,朝著大殿走去,不發一言。

有說那小道士與師父一番議論,竟是生出了好勝之心,又是心裏難平,一時離了觀宇,自己雲遊四方,尋找自己所謂的“道”去了。

隨後幾年,則天皇帝武瞾的地位越坐越穩,先前朝中些許的反對聲音也是被一一鎮壓。“彌勒轉世”的女皇地位鞏固,一眾佛門弟子也是沾光得道,氣勢熏天。不得不說,無論是王侯將相也好,僧道檀尼也罷,都是眾生百相,有好人就有壞人,終究都是凡人俗人。佛門得勢之後,道門的情況便也真的愈發嚴峻,一應尋常百姓都被口燦蓮花的和尚們勸說度化,一時竟是舉國上下,誦經聲音高響,道門愈發冷落。

而那小道士自從離了道觀,便開始雲遊天下,四處尋些靈山洞府之類,與一眾道門中人討論道德理論,尋求破除當前困局的法門。只是一眾道士清心寡欲,又或者是無心與他辯駁,凡是見他來了,左不過是隨意敷衍幾句,並不曾好生與他交流討論。也是這小道士太過憤青,言辭激烈不說,三句話離不開朝廷局勢,也是叫諸多道士實在難以與他達成共識,自然不屑理會於他。

小道士自己猶然不知,還以為自己的道理已然高深玄妙,眾道友難以理解體會,不能與自己相媲美,一時竟有了自己天賦異鼎,不是尋常之人的理念。得意之余,小道士還是不忘初心,又是想要與一眾佛門中人對抗,尋回道家昔日榮光。眼見道門之中已無敵手,他竟是盯上了佛門山頭,想要去尋著人家和尚談經論法,用道理擊潰和尚們的囂張氣焰。

可惜這小道士並不懂得,事到如今,能夠堅持在道門之中的道士,都是清凈養氣之士,輕易不會對他的激憤言語所打動,自不會因此去對抗朝廷;這小道士也不知道,不過數百年後,佛道兩家便在金人的主持之下,明辨過一次道理,辯法以道家失敗收場。

小道士更不知道,理念之間的碰撞,除了道理上相互駁倒之外,也可以通過滅殺肉身,毀滅精神來取得勝利。他這般魯莽舉動,已然是取禍之舉。

好在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的因果命數,卻是叫著小道士悄然躲過了一場劫難,更是迎來了一次莫大的機緣。這機緣延續數百年,甚至左右了李唐之後的另一個王朝氣數。

而這一切,小道士都不知道。無論如何,他還是意氣滿滿,朝著一眾佛家山門前進。而最靠近他現在所在,名望最大的一處佛家伽藍,便是位於九蓮山山腳下的南少林寺,號稱江南一帶武功起源的佛門聖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