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2/3頁)

陳風崇和孫向景也是知道師姐為難之處,也是設身處地想想,要是自己站在了徐方旭那個位置,只怕也會對師姐產生些許怨懟和不滿,卻也真是會勾起心魔,叫人防不勝的。也因為此,兩人倒是在這件事中不是覺得十分為難,想著只要不是中了邪術,好生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憑著眾人多年的情義和他們對徐方旭的了解,定能將他的心意扭轉回來,不似現在這般極端。

三人又是在大堂之中說了好一會兒話,商量了諸多事情。

而書房之中的徐方旭,則是在服下那枚暗藏的藥丸之後,一時陷入了神志模糊之中,整個人坐在書桌前面發呆,意識卻是已經飄遠,只覺得渾身像泡在溫水中一般,處處妥帖舒服,又是輕松自在,就像是人世間一切的煩惱都遠離了自己而去,一時超凡脫俗。這藥丸頗有神異之處,竟是連孫向景都不能發現徐方旭在服用,原本按照他現在在蠱術上的修為,莫說是這等藥物,就是食物相克而產生的微量毒素,也是難逃他的眼睛。

徐方旭的這枚藥丸,原是他從彌勒教中帶出,卻是不知一枚,頗有許多。這藥以曼陀羅草為基礎,輔以諸多奇門少見的藥材,又是用高明手法煉制。一旦藥丸入口,混著唾液就能融化無蹤,不等進肚,便能使服藥之人享受到神仙一般的快活,遠離塵世的紛紛擾擾,內心安寧自在,又是混沌之中,神思敏捷,想平日之不敢想,做平日之不可做。一切榮華富貴,權勢地位,俊男美女,都能在藥丸進嘴的瞬間,在服藥之人的腦海意識之中應有盡有,唾手可得,予取予求。

只可惜,這藥會上癮。

這藥丸原是彌勒教那位“彌勒佛祖”悉心研制,其中所用之工藝,在中原醫術之中早已被人為毀去,傳承不存;就是杏妹的蠱術一流之中,這等藥物也是絕密中的絕密,蠱師之間代代口傳心授,絕不落在紙筆文字之上,若是某一代傳承斷絕,那真是阿彌陀佛,再好不過,卻是絕對不會外傳的。就是杏妹給孫向景的那本《九黎蠱經》之上,對這藥丸也是只字不提,甚至在有關曼陀羅草的記載之中,故意還有一些錯漏,就是為了避免傳人一時經受不住誘惑,將這等害人的東西重新帶回人間。

彌勒教研制這種藥物,原是為了配合攝心術來使用。中原醫典之中,對曼陀羅草也是頗有研究,一早就發現了它能壓制人的神志意識,令人服用之後幻覺叢生,刀砍斧剁也不會有絲毫影響。相傳神醫華佗的麻沸散之中,就有這一味曼陀羅草作主藥,才有那般神奇功效。

彌勒教為著使攝心術效力增大,卻又是苦心研究了許多,在這藥丸之中加入了諸多奇門藥物,使得其致幻效果愈發強大。原本曼陀羅草造成的幻覺,就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看得見,摸不著,又是光怪陸離,不受心智控制,不過是虛幻之物;而經過了彌勒教的改進,這藥的效果卻是強了百倍不止,一切幻覺發生在腦海之中,俱是觸手可及,所有色、聲、香、味、觸、法俱是無比真實,又是結合了攝心術的些許原理,勾起了服藥之人潛意識中的渴望期待,予以滿足,借此擊潰心防,使人沉迷其中,萬難自拔。

可以說,這藥丸造成的環境已然不是那等虛無縹緲之物,不再是爽死眼睛渴死身子的虛假,而是刺激強烈,看得見,摸得著,只發生與腦海之中的“真實不虛”。

一切道理,就是徐方旭當年在辛饒彌沃神宮門前,與老上師辯法師一樣的。世間恒常,無常,諸苦無常,恒常。彌勒教這藥的確能幫助服藥之人逃離一時之苦,甚至超脫“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五蘊盛”這八苦蒂。可是一時逃離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空虛與欲求不滿,一切痛苦都會在藥力退去之後十倍百倍地返還,又是叫服藥之人倍受折磨,不得解脫。

這藥只要服用過一次,便是再也無法擺脫,卻是見過至美至好,再不能忍受殘缺的塵世半分。而一切美好事物,頭一次接觸,總是萬分歡喜滿足;次數多了,也就變得稀松尋常,不再令人驚喜。下一次服藥之時,所得的快樂就會減少,又是不得滿足。服藥之人要麽忍受這不滿足,要麽就只能加大劑量,循環往復,直至肉身崩潰。

所謂“是藥三分毒”,苦口良藥吃多了,都會影響身體機能的運轉,就更別提這等迷藥幻藥,更是要命非常。彌勒教研究這藥,原本就不是用來解脫痛苦,而是輔助攝心術的威力,尋常人吃上一丸,便已經是極限了。徐方旭因著內家修為出眾,倒是真真抵抗的助,又是心性堅韌,每每只在無從堅持之時吃上一丸,便也滿足,絕不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