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2/3頁)

朝堂之上,一眾官員們匯報著最近的情況,一來是給龐太師了解些許,二來也真是少室山之後,天下的亂局卻是一日猛烈似一日,真真天天都有無數文書從四面八方發來。到得現在,甚至連西北一帶都開始有了動蕩的樣子,又是十分混亂,叫得這些文官們個個夜不能寐,每天閱讀各方消息都要花費七八個時辰。也直到此時,眾人才隱隱發現中原武林正道的作用,知道為何之前千百年的規矩原是這般。只可惜大錯鑄成,萬難悔改,一切種種,只能是眾人自作自受了。

耳中聽著一眾朝臣的匯報,余光偷偷看著趙禎滿臉疲憊焦慮,龐太師心中實在是歡喜萬分,卻也正是自己大顯身手的時候。一眾文官朝臣百般算計,歸根到底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白白給龐太師做了嫁衣裳,這下也是心中懊悔怨恨,卻也於事無補了。

朝堂之上,趙禎聽著一眾文官匯報各地情況,整個人都籠罩在一種恐怖的情緒之中,叫一眾大臣都是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只怕自己一個不慎,招惹了皇帝的不滿。說老倒也是正常,如今大宋舉國上下,亂成一片,卻實在是趙禎一開始不曾想到的情況。如今這等樣子,實在是大宋開國以來,數十年間不曾遇到過的危局。若是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地方上的動亂,甚至演變為前朝藩鎮並起的情況,卻是十分不妙。

龐太師倒是老神在在,神情輕松,雖不敢仰面視軍,臉上那種淡定自若的神色也還是映在了眾人眼中,叫得一眾文官咬牙切齒,又是無奈,畢竟自家的官位榮耀,身家姓名都是把握在龐太師的手中,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實在無法。

待得各地情況稟報完畢,趙禎的臉上已經陰沉的要滴下水來。朝堂之中的氣氛一時凝重,眾人都是看著龐太師,看他能拿出什麽法子來解決如今的情況。

眼看著皇帝就要爆發,龐太師才緩緩上前兩步,抱拳拱手,口尊陛下,朗聲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一時倒真是有了解決目前困局的法子,叫得趙禎稍稍安心了些許。

其實龐太師的法子,也就是歷朝歷代以來,用以鎮壓民間動亂的幾個招數,無非是延長宵禁,施行酷法,審核吏治,重立權威之類。這些法子,其實趙禎和一眾文官們一早也已經想到,只是如今天下大亂,莫說是尋常百姓,就是諸多地方官員,無論守將還是文官,也多少有些動亂心思,或是與彌勒教暗中勾結,使得朝廷的法度無法傳達施行,一應手段到了地方之上,俱是大打折扣,效果不佳。

而龐太師的作用,就是在於他掌握樞密院大權,又是有著許多武將門生,手握重兵,桃李天下,一旦坐鎮朝中,推行治理之法,文武並舉,軟硬兼施,加上禁軍環伺,卻是效果拔群,比之之前的文書詔諭要有效不少。

按照太祖立下的法度,大宋皇帝對一應的兵將其實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威,整個樞密院都是全權對皇帝負責,照理來說不會出現如今這等太師獨掌大權的情況。奈何龐吉身為兩朝元老,手段通玄,多年經營之下,竟是打破了常規舊例,一手掌握了軍政大權。加上這些年來,稍微有些成績的年輕武將,俱是出自龐太師的門下,在龐太師的苦心運轉之下,從幾次戰爭之中都是獲取了不小軍功,位高權重,又是未嘗敗績,聲威極高。兼且龐吉本身就不是一個廉政清明的好官,一應貪贓枉法之處,不輸給前朝幾位奸佞,所謂臭味相投,地方上的官員也有不少投入了龐太師一派之中,與其同氣連枝,暗通曲款,一呼百應。

這些情況,趙禎知道,卻也不知道。實在是龐太師為官如此,對皇帝卻是十分忠心,多年以來,從未表現過絲毫不恭不敬的意思,一應地為著皇帝操勞奔波,辦事能力又是幾位出眾,實在不是那種只貪不做事的昏庸官員。加上他自己做事也是極有分寸,往往貪斂些許,坑害百姓,也不會太為過火,甚至還時常收斂手下之人。做官做到這等程度,也真真可謂是大奸似忠,實在是叫趙禎無法,一面痛恨不滿,一面又是離不開他。

如今龐太師返京,一應地鎮壓法門就能一一施行,不過數日時間,各地方上的情況竟是好轉了不少,雖然還是不必先前那般安定,卻是不再會威脅到皇帝的統治,一切的政令也一一恢復正常,想來不用多長時間,這一次亂局便能安然渡過。

叫一眾文臣們彈冠相慶的是,龐太師對他們這一次的舉動並未太過追究,甚至還幾番勸慰皇帝,讓趙禎熄了嚴懲一眾文臣的心思,保住了他們在朝中的地位,不曾受到牽連。雖是心中疑惑,不過避過此番劫數,一眾文官還是打心底地感謝龐太師,無論他是出於什麽目的,這救命之恩卻是真實不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