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2/2頁)

青城山那邊,長生老人已經派人帶去了書信,卻是山門空空,並無一人,除卻參與武林大會的眾人未曾回歸之外,就是原本留在山門之中的小道童們也是不見了身影。而杭州那邊也是有人前來報信,卻是說那沖玄子道士在清平坊中修養一日之中,竟是憑空消失,找遍了杭州城也尋他不到,也不知道是去了哪裏。

就連蘇州城內,那太和真人的小弟子惠博文也是一朝失蹤,連個招呼都不曾打下。青城一門,似乎就這樣人間蒸發,卻是再無一人留下,實在叫眾人都是覺得有些不安,又是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多多運用人脈銀錢,四下打聽。

孫向景走到大堂之中時,長生老人正在與清平夫人說著這幾日武林之中的事情,兩人一通商量,卻也是不知情況具體如何。如今親歷少室山一事的人,只剩下孫向景一人,卻也不知道太和真人帶他們離開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情,也是難以推斷。

長生老人手腕通天,一定範圍之內人脈極其廣大,廣大到遼國那邊都來了書信,信封火漆之上擺明印著龐吉太師私人的印章。書信中說起了少室山之事,竟正是龐太師本人手書,打頭稱謂之處,赫然是“先生長生羽士親啟”幾個字,言辭之間對長生老人十分尊崇。

這一點上,清平夫人和陳風崇都是多少知道一些。他們自己與朝中多方勢力都有或多或少的往來,卻也知道師父長生老人年輕之時,曾是太祖年間的進士及第,隨後更是武功道法雙雙有成,兩任皇帝都對其十分推崇,幾次想要重開前朝李唐的國師制度,將長生老人立作大宋國師。

只是長生老人自己清靜悠遠,從來不喜歡參與這等國家大事,個中種種,又不是一眾小輩所能揣摩之處。先前傳國玉璽之事,龐太師時候未曾繼續追究,其實也是有長生老人天大的面子在其中,卻是叫龐太師著實被嚇了一場,全然不知壞了他的好事那幾人,竟是長生老人門下高足。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長生老人對朝中之事不感興趣,自然也就不甚與一眾朝臣往來。然而尋常百姓不知,朝中某些高官要員,卻是真真將長生老人當作神仙一樣的人物,真真是不求回報地有求必應,只要長生老人開口,許多事情都是願意不遺余力地前去幫忙。

龐太師在遼國出使,聽聞了朝中的舉動,自然也是不傻,當即便修書聯絡了長生老人這邊,卻是要將事情與這位恐怕是當今武林碩果僅存的前輩溝通一二。原本龐太師那邊,對一眾武林人士都是萬分鄙夷的,可是長生老人在朝中的聲望,原是來自他的道德修養,並不是因為武功,眾朝臣提起他時,本能地將他想象成了一個頭戴太極冠,身穿八卦袍的道士,而不是武林高手。此番朝中舉動,在龐太師看來實在不智,饒是他這等大奸大惡之人,也要為著大宋江山社稷考慮,不得不求助於民間勢力,卻是想要聽聽長生老人這位“準國師”的看法。

因為龐太師自己不在朝中,許多事情也只是靠著手下人打聽,或多或少都還是有些不盡不實之處,這封書信其實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長生老人也是本著方便自己一眾弟子的意思,好生給太師回了書信,將自己的意思表明,勸龐太師盡快穩住朝政,驅除奸佞之人,把握住大宋原本就不多的兵力,卻是不能叫彌勒教和番邦外國占了便宜去。

這些事情,清平夫人知道,孫向景卻是不知道的。始終他年紀還小,又是率直之人,朝中與江湖的這等往來,實在也不需要他知道參與。

見了孫向景進來,長生老人和清平夫人便停下了討論,轉而關心他身體的情況。也是孫向景這幾日剛剛接受了長生老人的畢生功力,許多地方還不甚圓融完滿,原本還需要長生老人指點一段時間,才能化為己用。奈何天數有變,長生老人難以長久留在蘇州,其中各種教導孫向景的要緊之處,也是盡數傳授給了清平夫人要她今後代師傳授,好生指點孫向景。

孫向景自己倒是不覺得身子有什麽異樣,經過了昨日一天的適應,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力道,習慣了雄渾內力加身的感覺,再不會像之前一般,身子動作超過了心神運轉,鬧出笑話。

陳風崇在一旁也是好生聽取著長生老人的話語,卻是因為杭州那邊清平坊的生意也是離不開清平夫人,長生老人走後,眾人的未來銀錢大多還是要落在清平坊那邊,老人留下的一眾山莊園子之類,大家卻是只願意順其自然,不想太多從中獲取什麽。因此,之後恐怕還是陳風崇配著孫向景,清平夫人放回杭州,兩方合力,再探尋徐方旭的下落。

反正臨別在即,這話是說不完的。饒是長生老人這等高古清遠之士,交代起一眾弟子來,也是十分瑣碎,加上師娘那邊也是不舍,眾人這幾日間,幾乎時時湊在一起,商議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