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2/2頁)

只是秦統一六國之後,始皇帝因為受到了方士的蒙蔽,憤怒之下下令斷絕一切方術傳承,易數作為方術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自然也是受到了牽連,多有缺失遺漏。之後春秋戰國,儒家先賢孔老夫子處於傳播儒道的目的,又是對僅存的一部分《易經》進行了大量的修整以及注釋,使得整個易數都是近乎支離破碎,在不成為一門完整的學問,傳承早已斷絕。

加上歷朝歷代以來,皇家都是喜歡將天命把握在自己的手裏。要是尋常百姓都能掐指一算,得窺天機,卻是十分不利於封建集權的統治。故而近千年以來,皇室對易數的傳播也是進行了極大程度上的打壓,一方面禁止其古老道理的傳承,一方面大力推行孔老夫子注釋過的《易經》。到得隋代開創科舉制度之後,這種文化上的引導達到了一個巔峰,後世甚少出現像諸葛武侯那般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只不過是讀懂了半本《易經》的人物。

前朝李唐盛世,撐死也就是出了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位神人,或能溝通天地,使用易數。只可惜兩位的占蔔之術也未能完整流傳下來,甚至民間或有傳說,兩人皆是因言獲罪,也可能是因為泄露天機,最終都沒能落得太好的下場。

到得有宋一朝,所謂“國師”、“天師”之位甚至不再設立,卻是並非朝廷無心使用異人,而是因為這等精通占蔔之術的能人異士實在太少。偶爾冒出來的幾位,或是招搖撞騙,用些金評彩掛手段招搖撞騙,蒙蔽世人;或是真有才學,卻是能夠趨吉避兇,遠離朝廷官場,偏安一隅,躲在某處過自己的小日子,別說是出來預言天下大事,就是日常生活的禍福吉兇也是隨緣,生活十分平淡,也是十分知足。

長生老人就是這樣的一位。

準確地說,是長生老人老兩口都是這樣的人物。長生老人自己精通道家經典,又是真實不虛的太玄一脈傳人,真真是手指一搓就知道吉兇禍福,擡頭一看就明晰死生天機的人物。只是長生老人這些年來近乎自我封閉,既不願意使用這等手段,也未曾將其傳承下去,這才使得眾人都不甚明白他老人家掌握了這門手藝。

而長生老人的妻子,眾人的師娘,更是因為其神異到有些不可思議的來歷,完全通曉自漢武大帝開國以後近兩千余年的事情,雖然不能對日常生活進行趨吉避兇,可是一旦師娘作出的決定論斷,就是長生老人也只能乖乖拜服,順天而行,絕不敢觸碰違背半分。嚴格來說,師娘預言的事情不是占蔔,而是直接斷定因果,由果而推因。只要她認定不可能的事情,結果就是已然確定,無論中間發生多少變數,都不會影響結果分毫。這等手段,卻是比之長生老人還要厲害許多。

可惜師娘所知道的事情是一個定數,亦即師娘在“過去”的某個時刻一次性知曉了確定的“未來”,並對其加以記憶,種種事情,只要師娘知道,就是一個定數;只要師娘不知,“現在”的她就永遠不能比別人先知道。

而長生老人占蔔之術就要跟靈活許多,只要想要看清什麽事情,隨便用什麽進行蔔算就是。雖然不能看穿因果,占蔔所得到的結果也不是絕對準確,但是勝在靈活,倒也是十分有用。長生老人這些年來都不曾使用占蔔之術,甚至連帶著師娘都不會輕易對她已知的“未來”泄露半分,老兩口這般裝聾作啞的過日子,已經是有了十幾年的時光。

如今事情牽涉到徐方旭的安慰,長生老人也是不得不破例進行一次占蔔。老兩口一早就進行過討論,俱是知曉孫向景在某個時間點之前絕對不會遇到任何生命危險,甚至可以保持一切狀態,這是師娘已經親眼看見的“結果”,不會因為諸多磨難變數而發生絲毫變化,故而一直以來,師娘對孫向景大多只是“心疼”,卻是不會太為他的安危著急。

而徐方旭的情況則是大有不同,其一切宿命未來都是未知之數,自然會叫老兩口更為擔心許多,不是偏心,而是父母對兒女的天然關愛。

既然決定占蔔,長生老人也就從腰間掛墜之上解下來一串古錢,卻是使得一旁的陳風崇眼睛發直,不為別的,那六枚古錢卻是上古周朝流傳下來的“無文銅貝”,乃是銅錢的雛形,是為人工鑄造的最早一批“錢”,只怕是依然有了兩三千年的歷史,真實不虛地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比之那傳國玉璽都要早上千余年,十分難得,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長生老人知道陳風崇喜歡古物的愛好,也不管他在一旁兩眼直放綠光,自是做足了一切準備儀式,手握六枚古錢,輕輕往下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