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2/2頁)

龐太師走後,朝中的大事決斷便落到了一眾文官集團手中。眼看著從九月中開始,一眾武林高手齊聚開封府,這些文官們也是倍覺警惕,又是幾番進言,請求趙禎以皇城安全為上,將周邊各府的精兵俱是調來了開封府內鎮壓局勢。

也是多虧了這天下數十年的太平,趙禎還真敢將數十萬大軍一時調遣來開封府內,一來監視武林人士的動向,二來維護皇城一帶的安寧。也真是他對自己的統治充滿信心,絲毫不怕軍中出現變數,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這數十萬大軍進駐開封府以後,倒也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中原武林人士,能夠聚集到少林參與武林大會的,多少都是正道一方的人物。然而門派是正道門派,也難保會出現一些不守規矩的弟子,青城尚有沖玄子道士那等吃肉喝酒的人物,其余門派自然也是難以保證幹凈。自從武林大會召開那一日起,開封府境內接連發生了諸多事情,或是武林人士與普通百姓起沖突之後的恣意妄為,或是大戶人家接連不斷地失竊遭劫,一切種種,倒也真是這一次武林大會給開封府一帶帶來了諸多不甚穩定的因素。

大軍進駐之後,這等情況少了許多,但是開封府內還是民怨沸騰,眾百姓對少數武林敗類的不滿直接反映到了對一切門派的看法之上,間接地也影響了朝中對武林人士的觀點,一時之間兩方的矛盾沖突不斷,彼此之間都有摩擦,只是朝廷有趙禎坐鎮,武林有高人約束,一時還沒有發展得太過嚴重,兩方都還算克制許多。

大宋地域廣闊,交通又是不便,南北往來快的要十幾天,慢的就要一個月。自從空玄方丈廣發請帖,邀約天南地北的武林人士參與大會以來,開封府一帶實在也是飽受了近一個月的各種動蕩,也是使得朝廷對這群武林人士的耐心逐漸被消磨殆盡。原本朝中能夠參朝議政的人物多半是文官出身,對一眾武夫本身就是十分歧視。再加上這一個月以來的各種情況,許多朝臣心中也是憋了滿滿的火氣,或是因為自家受了騷擾,或是因為聽聞百姓的抱怨,更有些完全就是收到了彌勒教從旁蠱惑,一時都是對此次武林大會十分不滿,朝堂之上也是多有提起。

廿七這天,絕大部分武林人士都聚集到了少室山之下,朝中對武林大會的不滿也是到達了一個巔峰。就在這日的垂拱殿視朝之上,一眾朝臣們又是商議起了此事,將近日以來的種種情況與趙禎又提了一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次武林大會,歸根到底,其實還是在那彌勒教的算計之中,彌勒教高層幾位,為這一次的事情可謂是綢繆許久,嚴密布局。朝中除了龐太師一脈,其實諸多文官集團也都與彌勒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有的是信奉教義皈依,有的是相互利用算計,有的則是不甚往來,但多少保留有一個來往交流的通道。這幾日有著彌勒教幾番溝通斡旋,合縱連橫,加上他們秘傳的攝心術邪法,真實不虛地左右了不少朝臣的觀點,叫他們在今日視朝之時提出了觀念想法。

垂拱殿之中,一眾文官朝臣都是向趙禎述說近日以來的情況,又是提出要更加嚴密地監視如今身處少室山附近的一眾武林人士。趙禎本心對朝臣們提出的觀點實在難以認同,自幼接受的帝王之術教會他不宜輕易與武林勢力發生沖突。然而眾朝臣的意見實在堅決,又是考慮到開封府一帶的安寧,趙禎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將部分禁軍調遣到少室山前後,如有異動,再行決斷。

隨著朝中一紙文書發下,兩日之內便有近十萬禁軍集中到了少室山附近。一眾武林人士自然是一早發現,卻也十分不以為然,只當是朝廷為著安定穩妥計,便如那年六月份壽州之時一般,派遣大軍監視,只要少室山一方沒有異動,倒也是沒有什麽關隘的。

於是十月初一中午,少室山下的禁軍不知如何與少林僧人起了沖突。沖突一時擴大演變,周圍的禁軍紛紛朝著少室山附近集中,局勢一時緊張,雙方都已經刀劍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