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2/2頁)

以著彌勒教的串聯能力,若是加上了龐太師在朝中幫忙,未嘗不能在短時間內影響大宋的經濟軍事,牽扯國運,叫朝廷一時無法抵禦西夏和北遼的同時入侵。若是屆時戰火紛起,龐太師再“不小心”犯上幾個決策錯誤,只怕真有可能分裂大宋土地,叫西夏和北遼都是有肉可吃。

此事卻也是十分重大,其實一眾武林人士也是早有發覺關注。只是因為彌勒教行事周詳,背後多少還有朝中勢力撐腰,若是貿然動作,只怕還會引火燒身,眾人等只是加緊防備,四處打聽。

如今長生老人這邊得到了準確的消息,雖然不能證明北遼有發兵的意圖,至少也是說明了彌勒教和北遼卻有往來,真實不虛。眾人總不可能等到北遼大軍打到開封府內才有所舉動,總要事先準備,仔細綢繆,一應理清思路,也省的臨時出現各種問題,卻是後悔已遲。

中原武林門派眾多,以南北少林為首,加上道家包括青城在內的幾大門派,其下的小門派傳承和幫派更是不計其數,一時半會兒之間也是亂作一片,紛紛四下溝通商量。若是北遼大軍南下,就不能想當時西寧一般,靠著一眾乞丐僧道抵禦,卻是真要動員整個武林之力,就如當年澶淵之戰一般,奮力抵抗,才能有所收獲,避免大宋淪落。

武林之中亂成一片,朝堂之上也是有著無盡麻煩。

自從年中開始,大宋在邊境的探子就紛紛回報,直說西夏和北遼都是在大量招兵買馬,囤積兵器,大舉練兵,只怕會有一次大的進攻舉動。

原本朝廷與西夏就處於戰事之中,雖然幾番交鋒各有得失,始終還能勉強應對,中原一帶的百姓生活還算安穩。可是若是此時北遼橫插一手,與西夏一同進宮,大宋要應對起來卻是十分麻煩,只怕稍有不慎就會吃個大虧。這麽多年以來,大宋和北遼只是靠著雙方物產上的差距,以一紙澶淵之盟,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若是北遼一時不顧盟約,大軍南下,大宋不說國破家亡,卻也要好生辛苦應對一番,實在也不是什麽幸事。

因著這個原因,眾朝臣們近幾個月來卻是操碎了心,不住派出使者前往遼國,要求他們就屯兵一事作出解釋,可是都沒有結果。無奈之下,趙禎只得將幾次與北遼來往,多次作為使者前往北遼的龐太師請了出來,要他在朝北遼一行,探聽虛實,同時維護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奉勸被遼國主不要與西夏人一同作亂。

龐太師自無不可,也是一口答應,於九月初就帶領著儀仗隊伍出發,前往北遼一帶。臨行之前,龐太師還向趙禎請求,將莫之代從西北調回,隨自己一同前往,一來做個保護,二來也是給他多了解情況,若是北遼真與大宋開戰,卻還需要這些將軍一線迎敵。

趙禎自知龐太師言之有理,有考慮最近西北一帶戰事稍微輕松些許,加上莫之代先前在西北領兵著實有功,好水川一戰中決策英明,幫助朝廷避免了不少兵源上的損失。因著這些原因,趙禎也就下令,恢復了莫之代之前因糧餉之事而被降職的官位,重新將他調回朝中,任然作為樞密院參事,此番隨著龐太師一同出使遼國。

於是就在九月十二這天,龐太師的隊伍啟程,前往北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