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2/2頁)

徐方旭聽聞自己與攝心術因果深重,一時也是一驚。不過旋即他便釋然,當今天下,能施展攝心術的也只有彌勒教主,長生老人一脈與彌勒教頗有淵源,似乎不死不休,自己今後會再遇彌勒教主也是正常,自然也就要面對他的攝心術了。

徐方旭當即不再多想,便靜下心來,先將長生老人之前所說一一記在心中,隨後又仔細學會了陳風崇也會的那招所謂“坐忘”之術,由長生老人親自為他埋下心矛,以便在陷入混沌不知的狀態時還能被喚醒。

徐方旭跟著長生老人了解攝心術相關的同事,孫向景也在外面院子裏與惠博文交流一應的武道經驗。

原本惠博文拜太和真人的時候,只是一個記名弟子,也約定只學道理,不學武術。然而這一年多以來,惠博文的道理進展實在驚人,超乎太和真人的意料之外;而他自己與長生老人一門接觸得多了,對所謂的“江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從最初的遐想期望,到後來的敬而遠之,又到現在的置身其中,惠博文漸漸不再排斥武功,起了向太和真人學習武道的心思。

兩人一拍即合,太和真人也就收下惠博文作為入門弟子,與沖玄子一個輩分,開始傳授他真武蕩魔劍法,指點他鍛煉自身,修煉武道。只是太和真人知道,惠博文今後很有可能會出仕為官,依舊按照江湖規矩,將事情說得明明白白,從惠博文入朝為官的那一天起,兩人之間的師徒情分便徹底斷絕,今後江湖廟堂,各自路遠。

惠博文知道這是多年來流傳下來的規矩,自然也就一口答應,知道就算自己入朝為官,或能與太和真人斷絕師徒名分,卻永遠斷絕不了師徒之間的情義。

因為惠博文開始修行武道的年齡已經太大,只怕很難在武道有太高的進展,故而太和真人也是勸他循序漸進,徐徐圖之,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走入魔道。惠博文自然是知道個中厲害,故而每一步修煉都是走的十分小心,生怕一步踏錯,萬劫不復。

聽聞惠博文開始修煉武功,長生老人自然是十分高興,也樂得指點;徐方旭也是表示自己對真武蕩魔劍法也有些理解體會,能夠在平時指點惠博文些許。惠博文自然也是十分歡喜,又因為長生老人的山莊地勢廣闊,利於練武,他就幹脆搬了過來,在這邊學習修煉,也是平時練武間隙,能多與孫向景討論學問,準備鄉試。

只是孫向景對惠博文開始修煉武道一事表示十分同情,也時刻給他加油打氣。

原來這武道修煉,第一步的入門就是“百日築基”。所謂“百日築基”,其實就是禪定,內觀自身,感受經絡存在,進而打通氣脈,開拓丹田,練出第一絲內勁的過程。而這百日築基之中,頗有些要緊之處,關口十分嚴格,一旦逾越,就是前功盡棄,只能從頭再來。

之所以年紀大了以後不好修煉武術,其實就是因為百日築基這個關口。對成年男子來說,守精不泄一點卻是最難渡過。幼童時修煉武功,身體尚未長成,精元以氣息形式遊走於血脈之中,既無念頭,也無條件,童子修煉,最是容易。而男子一過十二,身子就開始發育長成,不單心中會有各種旖旎之想,精元也開始成型,一段時間就會“水滿自溢”一次,隨即就是前功盡棄。

古人對此階段修煉,提倡一個不動念,所謂“即此一念之動,真精已不守舍”,唯有堅守意識,才能把守關卡,完成百日築基。

惠博文比孫向景稍小,也是十六歲的年紀,不單身體長成,而且還食髓知味,故而渡過這一難關,的確需要打毅力。

也是還好最近陳風崇不在山莊之中,否則要是他在,別說動心忍性,百日築基,就是身體不被他的葷話掏空,就算是阿彌陀佛了,哪裏還能修煉什麽武道。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孫向景最近跟惠博文在一起的時候,連個“女”字都不敢提,實在是害怕自己一時不慎,將他的修為毀去,那就是罪莫大焉,誤人子弟了。

好在兩個小孩兒在一起,不談及陰陽之事也還有許多話題,每日的練武讀書就夠兩人頭疼,倒也沒有什麽太過艱難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