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2/2頁)

因著眾人都知道這等厲害之處,故而從決定守城的那一刻起,便由官府嚴加管控,一應籌備,力求避免這等人間慘況發生。然而一切準備,只在事前,一旦情況真到了那一步,卻是誰也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的。

好在西寧百姓都還算通曉事理,雖然許多人家都是藏下了羊油奶幹一類既能保存,十分果腹的東西,但絕大部分糧草肉類還是盡數上繳,以期能渡過此劫。官府對這種情況也是心知肚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深知凡事不可做絕,還是留有一線生機給百姓,以免激起民變,發生百姓開城降敵的笑話事件。

從消息傳出那一刻起,城中就有膽大的百姓開始出逃。不過因著官府一早封閉了城門,軍隊又是在時刻嚴加巡邏,倒也沒有流失多少人口,百人之中不過逃走了兩三人,俱是青壯膽小之輩,留之也是無用,頗有官府存心將其放走,省的他們在城裏禍亂人心的意思。

大宋律法嚴明,這等守城戰中,無論軍民,一旦逃走,就是死罪中的死罪。除非身懷巨富,或者有莫大人脈,否則逃走之人自此成為黑戶,戰後天下海捕,一旦被抓住,輕則處死,懸屍轅門,以敬效尤;重則淩遲連坐,誅殺三族。故而尋常人也不會起了逃跑的心思,還是一應堅守城中。

加上陳同光在西寧城不僅有莫大的人緣,也有百戰百勝的傳說,百姓對他不說完全信任,至少還是比較放心,此時情緒也還算穩定,只是免不了擔驚受怕,倒不曾有人敢鬧什麽幺蛾子,城中防務一時順遂,固若金湯。

孫向景領命鎮守糧倉,也是知道其厲害之處,不單要防著奸細混入毀去糧食,更要防著百姓冒死前來盜糧,肩上責任重大。好在有數百名官兵與他一起守護,他自己有頗通蠱毒一脈,接下命令後片刻便當著眾人的面在糧倉附近布下了蠱陣,多番警告。一夜過去,眾人驚訝地看見糧倉方圓百米之內,蚊蟲鼠蟻整整齊齊地死了一拳,將糧倉包圍起來,頓時知道這俊秀小孩兒所言非虛,自然不敢起不合適的心思。

第二日一早,西夏人的大軍來到了西寧城外。看著城門緊閉,城內血氣沖天的景象,西夏人也知道陳同光決意守城,一時也是無奈,但也在預料之中,旋即開始了一應準備。

攻城之戰中,無非就是強攻和圍困兩種法子。強攻速度最快,但是傷亡大,成功率低,中間需要各種攻城器械,制作耗時良久;而圍困則是見效緩慢,依賴補給,消耗極大,但勝在以逸待勞,只要撐到城中糧草耗盡,民心潰散,整個城池便能不戰而破,順利拿下。

唯一的關鍵就是,大宋的援軍什麽時候趕到。

西夏人此番前來進攻,自然是做好了萬全準備,知道要圍城打持久戰,自然是儀仗著李元昊的大軍在好水川大獲全勝,重創宋軍,宋軍短時間內無力支援西寧。就算一段時間之後,大宋朝廷重新整理了西北防務,李元昊也大可以再進攻一次,將一眾宋軍拖住,令其不能援助西寧,直到西寧城破,被生生困死。

不知為何,西夏人這一次,牢牢咬住了西寧城,大有不破城池,誓不罷休的氣勢。

西寧城外,鉛雲低垂,隱隱刮起了雪風,似乎天氣回寒,就要下雪一般。

天地之間,無盡壓抑低沉。

數百裏外,蘭州城中,莫之代也是受到了西夏大軍開往西寧的密報,一時在書房中眉頭緊鎖,大為苦惱,幾番提筆,又緩緩落下,無盡糾結。

怕是有半個時辰之後,莫之代才狠狠一咬牙,將手中的密報湊近火燭,一把火將其燒成灰燼,同時將案頭已經寫了幾漢字的奏折一柄燒毀,一時癱坐在椅子上,靜靜沉思。

許久之後,他又舉起筆來,快速寫作幾封書信,一一用火漆封好,交給信賴之人,著他連夜送出,不得有誤。

※※※

[*] 宋,莊綽《雞肋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