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2/2頁)

一般來說,修行的武道法門越高深,練武之人便越容易陷入過深的道理之中,難以自拔,心念紛擾,多思無得。你們一脈的《太玄經注》可謂道家三才道理的巔峰著作,集大成者,道理深刻,常能在細微處窺見大道。我看你又受困往事,多為時間情緣糾纏,陷入此劫,倒也不算意外。

知見障者,其實不過是認知與現實的沖突。練武之人渡過此劫,可以頓悟,也可以花費時間積累經歷,更可以靠著強橫內功壓制無視。聽聞南方蠻荒之中,還有異端外道通過苦行之法來渡過此劫,只是貧道不曾見過,不好妄下定斷。

你如今經歷事情,有了感悟,從中解脫,既是機緣,也是福澤。不過我看你神情還頗有些紛擾思慮,不似完全堪破之像。你自己還是要多加小心,時時警惕才是。”

太和真人的這段話,並沒有給徐方旭太多理論上的指點,只是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此等心障,稍作提示。畢竟心障一節,各人不同,有人因情入障,有人因欲入障,有人因武入障,也有人因道入障,不一而足。太和真人的提醒指點,只能幫助徐方旭更加明晰這等心障,不能助其渡過。不過就算如此,也是幫了徐方旭的大忙,算是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結下來,徐方旭還是沒能忍住向太和真人請教,自家師父長生老人到底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被何等誓言困在蘇州這麽長時間。事實上,在徐方旭的記憶裏,他這二十多年就沒有看見過長生老人和師娘離開蘇州一步,甚至走出山莊的日子都是屈指可數。而且這麽多年以來,徐方旭也不曾聽見師兄師姐們說起此事,更加證明了困住長生老人的誓言或許發生在更早些的時候。

雖然大家都知道,至少在清平夫人和陳風崇入門的時候,長生老人還能自由在各地行走。而且可供考慮的是,清平夫人是在京城教坊被收養的,陳風崇則是在蘇州以外的某個地方被抱回,兩人當時的歲數都是六七歲的樣子,多少已經有了些記憶,又是幾位聰慧天賦之輩,竟對長生老人的誓言一無所知,實在叫人費解。

至於徐方旭和孫向景,還有早夭的四弟子周其成,都是在繈褓中便被收養,不知自家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算是哪裏人士,都是在師娘和師姐的照顧下長大,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

徐方旭此刻還不知道陳風崇的身世,故而沒有將他的經歷考慮其中。或許當徐方旭真正了解了陳風崇的身世之後,會對長生老人的誓言有一個另外角度的猜想。

奇怪的是,這件在雪輕羽口中十分正當,並無任何見不得人之處的事情,到了太和真人這邊,卻是表現得十分曖昧。太和真人的說法和雪輕羽一般無二,只是叫徐方旭暫且不要再追問此事,只需知道此間並無什麽叫人難以接受的事實。至於其他種種,太和真人不願意說,也告誡徐方旭最好不要向長生老人問起,只當從來不知此事就是。

徐方旭至此覺得十分困惑無奈,不過好在他向來都是聽話的孩子,又是十分尊重一應長輩,對太和真人的話深信不疑,雖不能解除心中的疑惑,但至少是得了一個可靠的交代,也就不必糾結,自也熄了向長生老人詢問的念頭。

隨後兩人便隨意聊了些事情,又仔細探討了一番此次事件的看法,交流觀念,彼此都是有所感悟,對整件事情有了一個更加完整詳細的了解,便於眾人約定與下午的討論。

沖玄子道人好久不見徐方旭,忍不住要約他比試一番。不過真是長生老人一門的武道精深,徐方旭自身有剛剛堪破了些許知見障,進步極大,一時竟將之前還領先的沖玄子道士一舉超過,劍招上稍微壓過一頭,內勁也有了不小的進展,更是叫沖玄子道士十分驚奇,愈發虛心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