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2/2頁)

龐太師此時提起陳同光,卻是叫眾人好一陣犯難。要說讓陳同光駐守西寧,那是最妥當不過的,畢竟他曾在西寧有十余年的駐軍經驗,一應的風土人情都是十分熟悉,如今抵抗西夏的官兵將領中還有不少曾是他的舊部同僚。只是陳同光當年是真宗皇帝親口流放的罪臣,如今近二十年過去,算來也該有五十多歲了,現在是生是死都還不知,又如何能應付如狼似虎的西夏人呢?

況且陳同光當年乃是龐太師力主治罪的,太師如今拉他出來,定是要借此為莫之代的事情開脫,又是要借此堵住眾人的嘴。不過這陳同光遠離官場多年,倒也是跟那一派都不沾邊,如果由他出任西寧守將,帶他立了軍功回來之後,自然要選擇一派加入。龐太師當時害得他抄家流放,妻離子散,聽說他的小兒子還在流放途中因著年紀太小,沒撐到流放地就死了。如此深仇大恨,他確是絕不會投向龐太師,那麽等他立功歸來之後,眾人再行籠絡,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眾人一時商議,也是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其他派系,就是這樣繼續爭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

趙禎倒也是十分屬意重新啟用陳同光。他曾經不止一次聽說過,陳同光在任期間口碑極好,對敵也頗有戰術,當時他駐守西寧之時,幾乎從未吃過敗仗。如今他雖然年事已高,想來軍陣上的事情倒也不會落下,許會愈發純熟老練,更加堪用。

眾人沒有異議,趙禎便下旨從流放地召了陳同光回來,打算看看這人,再決定是否委以重任。

陳同光當年十倍流放到了嶺南,如今召回,到時也快,不過半月左右光景,二月十七,也就被地方上的官府護送回了京城。因著聽說是皇帝要重新啟用他,沿途的官員倒是都十分客氣,一路招待服侍也挺到位。

當年因著軍糧的事情,陳同光一家都遭到了牽連流放。流放途中,他那年僅五歲的小兒子就因路途艱難,照顧不周死在了半道之上,一家老小到得嶺南只是只剩下陳同光夫婦和他的大兒子。天聖九年,嶺南遭遇海嘯,於是大兒子也死在了天災之中,屍首都不曾找了回來。

其實大宋的流放一條,可算是對罪人的一眾寬待,畢竟比起坐牢充軍,流放至少還保證了其基本自由和生存環境,稍加運轉倒也不至於過得太差。只是因著當時陳同光的事情時龐吉力主,一應的規矩都是照著森嚴而來。出了因著他軍中舊部多方周轉運通,沒被瓊面之外,其余沿途和嶺南都是飽受了折磨。

兩個兒子死後,陳同光便失了再養的意思,老兩口孤孤單單,也就勉強維持生計。只是討生活至於,陳同光還是一心一意地掛念著朝廷中事,經常去官府求了邸報來看。嶺南道的上下官員倒都不是龐太師一脈的,對他也還算寬厚,知道他的心思,也給他看些。

回到京城之後,因著之前的宅子早在二十年前便被抄沒,陳同光便住在了驛館之中。先前朝中來的文書倒是說得清楚,就是皇帝要重新啟用於他,他也不急,耐心等待聖上召見。如今已年逾五十的陳同光依舊是高大壯碩,除了這些年來生活艱難,臉上滄桑些,須發皆白之外,整個人的氣勢倒也還在。

當天夜裏,龐太師便自己一人私底下來到了驛館,與陳同光密會。雖然不知道他們倆說了些什麽,但是眾人都知道龐太師怕是在那邊吃了憋,第二日上朝之時仍舊滿面不虞。眾人都是心裏暗笑,都想龐太師力主著召這陳同光回來,卻是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自尋苦惱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