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2/2頁)

一眾人被迎著到了唐門,唐坤自然也是好酒好菜地招待。只是又師娘的玄奇手藝金玉在前,幾人倒也不覺得太過感嘆,只是禮節性地稱贊了幾句。蜀中多用辛香料,姜蒜一類卻是日常飲食裏少不了的,孫向景因著生來杜絕五葷,連帶著有些辛香料也不能進嘴,平日裏有師娘小心照顧,出了門卻是實在沒有辦法,胃口不佳。

唐坤知道長生老人最疼愛這位小弟子,眼見他胃口不好卻是十分上心,不住詢問。孫向景在外倒也十分遵守一應禮數,並不想在家中那般隨意,只是謝了唐坤的好意,說自己許是舟車勞頓,一時水土不服罷了。

唐坤連忙叫人奉上泡姜給他開胃,更是叫孫向景兩相為難。還好太和真人疼他,幫他向眾人解釋道:“《楞嚴經》中有雲:‘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向景生來不近這些五辛五葷之類,卻是先天的根性,並非挑剔。”

唐坤這才明白,連忙叫人重新準備,又是叫孫向景一通感謝。

好歹眾人還是吃飽喝足,在唐門住了一夜。因著近日天寒,那兩處莊子一時還不曾準備妥當,有些應用之物還在采買之中,故而兩位姑娘暫時就在唐門中居住,也是被奉作上賓,一應禮待。

徐方旭和孫向景原本打算次日動身就走,但那唐坤卻說過兩日臘月廿三便是自家孫女雪見的生日,邀請眾人多留幾日,一同飲宴一場。徐方旭因著師父那層關系,倒也就答應了,安慰孫向景說等小姑娘過了生日就走,也是全一份禮數。孫向景一心掛念楊瓊,相別一年卻是再也難等,不過還是依舊應了,同意再等幾天。

渝州在群山環抱之中,氣候類似江南蘇杭,但是更加濕潤一些,倒也宜人,眾人住得也是十分舒服妥當。只是渝州飲食多用藤椒,十分麻嘴,這幾位江南和西北來的客人都有些不習慣,還需要許久時間磨合。好在秋月對孫向景也如清平夫人一般地照顧,加上她的一身內功與清平夫人源出一處,相處見總給孫向景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心,倒是叫他能忍受在外的不適,不至於太過委屈。

徐方旭跟太和真人也有許多道理要討論,卻是自六月壽州一別之後積累的許多疑惑。長生老人指點徐方旭的醫道和武道,不過道家一流老人也始終喟嘆不如太和真人,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太和真人一輩子都浸淫道藏,一應理論更加精深也屬正常。況且長生老人以武入道,對天道自然的了解或許要高明一些,但是要叫他準確完整地描述出來,還要叫弟子全盤聽懂,倒是有些為難。太和真人則是教導出了許多弟子,一應道經也爛熟於胸,有時候一兩句十分偏僻晦澀的道經誦出,反而有助於徐方旭理解揣摩。

因著這個緣故,徐方旭也與太和真人討教了不少。那太玄聖女也時常在一旁聽講學習,不時用《太玄往事錄》上的淺白記載來彌補徐方旭《太玄經注》上的高深話語,傳遞前人修行者的經驗智慧,一時間大家都是各有所得。

先前徐方旭和沖玄子道人論道之時,太和真人曾命沖玄子傳授了一套《真武蕩魔劍法》給徐方旭。後來徐方旭融合兩家之長,自創了一套劍法,又在祖師佩劍的引導之下將其改良完善,打磨圓潤,也如數告訴了太和真人,請他品評之後交給沖玄子,也算是一個禮尚往來,互相交流。

太和真人自然十分歡喜,仔細聽了之後又大為稱贊驚嘆,直說這等劍術武功創出倒是不難,打磨圓潤卻是需要數十年的水磨工夫。徐方旭能在祖師佩劍的引導之下短時間就有所感悟,也是叫太和真人對前朝那位太玄祖師十分佩服推崇。太玄聖女聽見此事,又說起了《太玄往事錄》上有關太玄祖師的傳聞記載,眾人聽後一時又是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