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2/3頁)

孫向景聽出了太和真人的聲音,又是感覺十分奇怪,暗想師父難不成要叫兩位姑娘出家,以避世俗之事不成?轉念一想,孫向景又覺得不太可能,且不說兩人是否願意出家,就是那青城山全是道士,卻也收不下兩位道姑同住。

眼看著太和真人走了進來,長生老人連忙起身相迎,將太和真人和隨行的一位中年人讓到上垂首就坐。太和真人卻之不恭,大模大樣地落座,受著眾人拜見問好,又與師娘調笑了幾句,言語間倒是十分輕松自然,就像回了自己家一般。跟著太和真人來那人卻是四十余歲年紀,見了長生老人納頭便拜,更不敢上座,只在眾人之中落座了,看來輩分卻是不如太和真人和長生老人。

師娘平日裏都是以茶待客,如今這兩位來了卻也按照尋常的禮數,先上了陳皮桂枝之類煮成的香湯,請眾人喝了,這才撤下換上香茶,配上相合的點心。

眾人飲罷了香湯,端起茶來喝了一口,這才由長生老人引薦著,相互認識了一番。

太和真人是幾人的老朋友了,惠博文更是忙著拜見師父,大家都是相熟。而跟著太和真人來的那位,一聽長生老人介紹,卻是叫眾人一驚,不住倒吸冷氣。

原來這人姓唐,名叫唐坤,乃是蜀中唐門當代掌門,稱霸一方的霸主。這蜀中唐門以渝州為根基,傳承至今已是有了三十一代,這位唐坤掌門更是歷代掌門中的翹楚,二十余歲上位以來,帶領著整個唐門越發發展壯大,使得唐門成了蜀中第一大門派。

只是這唐門代代相傳,都是以毒功暗器見長,威名遠播,倒是叫眾人有些心驚,卻也不料此人原來是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面相倒也生得和氣,並無絲毫蜀中唐門掌門的架子。

唐坤自言年輕時受了長生老人大恩,對長生老人之話定是言聽計從,絕然不敢有任何違背。

長生老人這才對大家說,他為秋月和太玄聖女兩位女子安排的去處,正是這蜀中唐門。唐門在蜀中一手遮天,如今渝州郡守都是姓唐,乃是唐坤的侄子。兩人到了那邊自然有唐坤代為安排一應事物,平安過這一生也是輕易可得。

孫向景雖然不知道,長生老人卻是一早便於兩位姑娘商量過此事。秋月原本就是渝州人,現在回老家生活自然無甚不可;太玄聖女雖未曾去過渝州,畢竟也是出生在那裏,倒也知道唐門在蜀中的勢力,思忖良久之後也就應允。

長生老人的一應安排自然都是十分妥當,又是機緣巧合,太玄聖女也是渝州生人,倒是一時也叫大家感嘆唏噓。畢竟長生老人聯系唐門之時,太玄聖女卻還不曾到達蘇州,她的一應身世卻是眾人不知的。

那唐坤雖是一派掌門,倒也十分謙和,看兩位姑娘始終有些擔憂,便說自己會將唐家名下的兩處莊子劃歸兩位姑娘,一應仆人都是齊全,斷不會委屈了她們。而且兩人到了渝州之後,絕不會受唐門節制,一應行動都是十足自由,更將成為唐門的座上貴賓,享受渝州城裏的一應方便。

秋月連忙起身拜謝,直說自己老家就在渝州,還有些老宅子,不敢再勞唐坤掌門破費;太玄聖女也是推辭,說自己有不少父親傳下的暗中產業,一應衣食住行倒也不愁,實在不敢受唐坤的一座莊子這等大禮。

唐坤卻是忙叫兩人起身,說自己手長生老人的大恩一生一世也報不完,如今有了機會,卻是他的福澤,既是他在幫兩人,也是兩人在幫他,直叫兩人不必再推辭。

兩人只得又謝過,都覺得這位唐坤掌門為人十分誠摯認真,卻也值得托付。況且有長生老人作保,自己身上也都有不弱的功夫,到了那邊日子倒也好過,不必為生計發愁。

唐坤哈哈大笑,說道:“兩位還請放心,老夫保證一應無虞。只是老夫有個孫女卻正是淘氣的年紀,少不得要給兩位添些麻煩了。”

兩人都是喜歡小孩子的,連說無妨。長生老人倒是一臉奇怪地問唐坤道:“你什麽時候又有了個孫女,我怎的不知道,卻是不曾送些東西。”

唐坤連道不敢,說道:“景佑元年天降雪災,晚輩出門遊歷之時撿了一名女嬰,因著可憐她性命,便帶回家中撫養,過繼給早夭的兒子唐豐作了後人。因著不是家門親生,不敢勞動前輩,故而不曾告知,還請前輩贖罪。”

秋月一聽是那場奪走了自己父母兄弟的雪災,一時淚光閃爍,更是對唐坤的那個孫女抱了一絲獨特的同情和好感。那邊師娘正在喝茶,聞言卻是一嗆,咳了半天,這才問道:“請問唐掌門,你那孫女叫作什麽名字?”

唐坤雖然看師娘比他還小,但也知道是長生老人的妻子,依舊以晚輩禮認真答道:“回前輩,因著是在大雪地裏撿到的,晚輩那孫女便是喚作‘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