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2/2頁)

眼前這幾人都是三十余歲年紀,一身武道倒也不俗,對上大門派年輕一代的弟子也不會落了下風,看樣子也有些內功修為。領頭那人更是氣勢逼人,手持一杆八尺余長的大戟,周身上下氣勁流轉,倒叫清平夫人幾人有些看不透其虛實。

所謂大戟,其實也算是長矛的一種延伸變化,在長矛的矛尖之外有多了些許鉤鐮,揮舞起來力道更大,攻擊範圍也更廣,在魏晉一朝大為流行,史書上也多有記載。只是這大戟因著太過沉重,使用起來不如普通兵器靈巧,對武者的要求極高,自唐以後便用得少了,只作為一眾禮器存在,卻不想如今還有天生神力之人能施展這等兵器。

大戟原是軍陣中的兵器,民間並不常見。一來打造一杆上好的大戟幾位耗費時間功夫,一應材料也比尋常兵器要多得多,普通冶煉家並不掌握這等兵器打造,市面上自然難尋;二來這大戟勢大力沉,飛天生神力之人難以使用,尋常人用起來笨拙緩慢不說,還容易造成誤傷,自然修煉者也就少些;加上朝廷禁武,一般練武人的兵器都是易於攜帶隱藏,一應的刀劍還可以說是書生禮器或者獵戶工具,短兵暗器之類更是易於隱藏,但是誰要是敢背著一杆比人還高的大戟走在街上,官府就算有心放過也不得不徹查,卻是十分的不方便。

眼前領頭這人身量高大,一身肌肉鼓脹,活像一尊鐵塔一般,竟是難得的重兵練家,使用這等大戟倒也相合,想來其在軍中也是有不小的威名。

一眾兵丁攔住五人去路,也不廢話,那領頭之人一身令下,眾人便齊齊呐喊著朝著五人殺來。

陳風崇將太玄聖女一把推入孫向景懷中,叫他保護好自己和聖女,不要摻和這事兒,自己便一馬當先的運起輕功,閃過沖過來的幾人,直直朝著那領頭之人攻去,取一個射人先射馬的意思。

清平夫人也不甘落後,亦是運起武功,後發先至,搶先陳風崇一步越過眾人,躲過大戟,一掌便拍在那領頭之人的坐騎身上。清平夫人這一掌蘊含了無盡偉力,甫一打中馬身子便傳出裂帛之聲,竟是將那馬打了個筋斷骨折,皮肉撕裂,慘嘶著便側倒了下去,取一個射人先射馬的道理。

他兩人眼力極佳,經驗也是豐富,知道來的這數十人中,以這位領頭之人武功最高,遠遠超出其余兵丁,威脅最大,故而兩人聯手,卻是要先擒下這人,在想辦法回援徐方旭等人。

徐方旭一身修為也不差,看出了那人的厲害,自忖難以對付,便一手為刀,捏指為劍,與孫向景一起對付剩下沖過來的這些兵丁。

這些兵丁雖都有武功在身,不過還是分一個三六九等。畢竟武道修煉一事,越早開始進度便越快,這些十幾歲入伍的苦人家孩子確實比不上長生老人自小培養的一眾弟子,十余人圍攻也不曾從徐方旭和孫向景手下占得便宜,一時僵持。

而那領頭之人是天生的神力,底子比在場眾人都好,又加上行伍中的磨練,投身龐太師之後更得了名家指點,修為卻是十分高深,眼見座下駿馬被清平夫人一掌擊斃,雖也有些驚訝,身子反應倒是不慢,一早領著大戟一踏馬背,將那匹傾倒中的駿馬踩了個脊椎碎裂,自己借著力道高高躍起,向後飛去,穩穩落在地上,手中大戟指向清平夫人和陳風崇來處,氣勢一時無匹。

※※※

[*1] 宋,晁說之《嵩山文集》

[*2] 宋,蘇軾《聞喬太博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