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2/2頁)

孫向景對長生老人的這部分觀念感覺十分不解。他先前與太玄聖女爭辯之時,還曾說出對宿命一流的駁斥之語,如今卻是又見師父這般態度,卻是叫他疑惑。

三人已經決定明日與彌勒教換回徐方旭,此刻齊聚一處,即是為了商討行動細節,也是互相說說話,排解心中的焦慮,以免太過緊張,反而不能成事。

孫向景問出了自己的疑惑,因著清平夫人對道家的理解最深,也稍微知道些此事的跟腳因由,便由她向孫向景解釋道:“師父所謂的天道,卻與尋常所說的宿命有所不同。教派宣揚宿命,是將其作為一把枷鎖,扣在信徒身上,要叫信徒相信一切都是定數,掙紮反抗俱是無用,從而虔誠皈依,死心塌地地不修今生,只求來世。師父說的天道,卻是依著確定存在、可信的現實推演未來,教人避開前路險阻,在諸多選擇之中作出最合適的一個。就像你駕著小船行駛在河流之中,前方出現了一塊礁石,你若不改變方向,就會與其撞上。師父所做的,就是告訴你礁石所在,又教你如何掌舵行船,使你平安避開危險。古人雲,‘聖人觀一葉落而知秋’,師父他老人家的境界,大概就是這樣了。”

孫向景聽清平夫人這一番話,只覺得雲裏霧裏,似懂非懂,卻不能完全理解,更覺得其中似是還有破綻,仿佛清平夫人是為了掩飾什麽,故意不將話說得清楚。不過既然有了師姐的這番論斷,孫向景自然也願意相信師父,畢竟比起什麽國運天下來說,還是徐方旭比較重要,用這一卷繡帛就能將其換回卻是最好不過,原本就是他求之不得的結果。

陳風崇聽了清平夫人所說,也是面帶疑惑地看向了她,卻也不曾發問,只是懶得動這些腦子。既然師父有命,徒弟乖乖照做就是了。更何況自家師父不是那等昏聵之人,一應因果都看得比自己清楚,陳風崇也就壓下了心中的疑惑,不再多言。

清平夫人此刻也是為難,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將此事與兩位師弟說清,也是閉上了嘴,只端起面前的茶杯喝茶。她一早聽孫向景說過,師父得知傳國玉璽的消息之後曾與師娘密談許久,所謂“玉璽不當此時出世”的天命,十有八九是來自師娘口中。

無論徐方旭還是孫向景,都對師娘的來歷十分好奇,總有許多琢磨;一門之中,也只有陳風崇那個心大的對此毫不關心,從來不曾考慮過。清平夫人在弟子中年紀最長,又是唯一一個女子,與師娘走得極近,隱約知道師娘的來路根底。其實一直以來,師娘都是一個直率開朗的長輩,也從不曾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只是眾人受限於自己的眼界知識,始終參不透個中奧妙,卻也是所謂的“燈下黑”;清平夫人對道家的理解深刻,自己模糊有個結論,只是始終無法證實,自然也就無從說起,只得將此事緣由扯得玄妙一些,糊弄過去也就是了。

說了這麽許久,三人都是有些倦了,心中倒也不太覺得焦慮煩悶,又想著明日還有大事要做,便紛紛起身準備回房休息,養精蓄銳。

因著徐方旭不在身邊,孫向景跟誰一起睡覺卻是成了一個問題。原本他在京兆府惠家之時,已經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睡,回家後卻又被師娘嬌慣寵愛,威逼利誘著徐方旭繼續領著他睡在一起。如今徐方旭不在,孫向景又不願意跟陳風崇一起就寢,直嫌他睡覺動靜太大,非要師姐領著自己。

只是先前還好,自從陳風崇回來之後,就再不許他打擾清平夫人休息,每晚都是提了他的後脖領子,扯回自己房裏睡覺。孫向景在清平坊沒有師娘撐腰,這兩日的折磨更是堅定了孫向景要早日找回師兄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