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2/2頁)

龐太師自然知曉這傳國玉璽的一應歷史,也曾動念尋找過這等國之重器。畢竟自玉璽消失之後,大宋一朝也不曾尋得,只得憑著後周太祖郭威所制的兩枚國璽傳承,法理卻是不順。這傳國玉璽歷經千年,已成了自始皇帝以來,確立國統法理的重器,其意義之重大,卻不是凡人所能染指的。

只是玉璽消失之後,太祖皇帝也曾遍尋天下而不得,後來諸位皇帝雖也有這個心思,卻不再抱有尋獲的希望,只當這寶璽與李從珂一通毀在了大火之中。如今龐太師得到的這卷繡帛,卻是指出了真正傳國玉璽的所在,卻叫他不住心驚,又有萬千念頭生滅。

龐太師看著繡帛許久,這才強自壓制心神,深吸一口氣,緩緩擡起頭來,看著面前那位獻寶的門人,沉聲問道:“這東西,你看過麽?”

那門生一頭汗水,跪地說道:“稟太師,小人曾看過些許,卻不解其意,諒是小人行伍出身,大字不識,只念其乃是古物寶貝,拿來求太師慧眼分辨。”

龐太師又盯著這人許久,見其面色如常,也暗贊一聲“還算穩重”,開口說道:“這便是了。此物似是後唐遺留,當時記載某種古物所在的。你既不知,獻寶也是有功。樞密院恰逢有缺,我會於皇上商議的。”

那門生聽了,當即心下一喜,磕頭如搗蒜一邊,叩謝太師提攜大恩,隨後也就告退了。

龐太師初見這繡帛之時,卻也曾起了殺人滅口的心思。只是一者這門生是自己一手提拔,也知道他的人品秉性,自知他是一心忠於自己,獻寶也是好意交換仕途;再者這人城府頗深,也是官場上絕佳的厚黑之人,此番獻寶,怕是也備了後手,自己也不好冒險將其誅殺;三者這世上之事,兩人間的秘密卻總是制衡雙方的,這人縱是有異心,量他也不敢將這等要緊之事隨便說出,只消給夠了他好處,今後大家便更是同舟共濟,卻不需殺戮臟了手。

考慮周詳,打發那門生去了之後,龐太師又是心中一陣慌亂,饒是他三師之首的身份,一國太師的地位,面對這等國之重寶,卻依舊失了些往日的鎮定分寸。好在他內心足夠強大,不一會兒也就想通了過來,將這事兒仔細打算了一番,又著下人私密請了身邊最信得過的客卿過來,請這位文史大家一看這繡帛。

那客卿是個六七十歲的老先生,須發皆白,臉頰上滿是刀砍一般的皺紋,走路都需要下人攙扶。這人見了繡帛,也是嚇得一口氣喘不上來,龐太師早有準備,命人奉上藥湯給先生順氣,才使其勉強鎮靜些許,又仔細察看。

許久之後,這位老先生緩緩起身,告訴龐太師此繡帛的確是朱全忠的親筆,一應年份也是對的,只是其中那幾句隱語十分晦澀,自己也難以解讀。

龐太師當下大喜過望,遣人將老先生送回,自己直看著那繡帛許久,想尋出傳國玉璽所在的些許端倪,卻始終不得,空耗了半日光景。

不過得了這等寶物,龐太師還是欣喜非常,準備了一場大宴。非是他淺薄存不住事情,而是他也想借著這次宴會試探下眾人的心思,畢竟尋找傳國玉璽這事兒靠他自己難以實現,卻需要些貼心穩重的人物;再者這傳國玉璽一旦找到,無論這江山姓趙還是姓龐,總得有能人幫襯些許。

龐太師的酒宴,眾人自然給足了面子。一應的奉禮不說,更有幾位知曉龐太師喜好的,千辛萬苦尋來了宴中助興的清客雅士,一時這宴中也是熱鬧非凡。

※※※

[*] 史無龐吉此人,只取《三俠五義》人物形象,不影射任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