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2/2頁)

太玄掌教頷首道:“大師所言甚是。既然準備一舉覆滅中原武林,幾百人又怎能成事。想必大師也已經知道,我教不過是旁枝末節,自有上面無窮助力。這次你們自作聰明,分兵埋伏,卻是正中本尊下懷。這幾日裏,你們分兵各處出城,卻不見我教還有數千人從四方趕來麽?”

空相大師面帶慈悲愁容,說道:“阿彌陀佛。施主算無遺策,老衲佩服。只是幾日前,老衲傳書回嵩山,除了召集一眾弟子下山關注朝廷禁軍動向之外,也請動了諸位師兄弟,更驚動了兩位師叔一同下山,怕也有數千人,此刻應該正在與施主的援軍交戰。只是眾生皆苦,施主原不必拖這麽多人下水的。”

太玄掌教也不在意,大笑道:“好好好!本尊自有算計,老和尚也有後著。卻不知最終鹿死誰手,卻是叫人期待。”

空相大師見太玄掌教執迷不悟,也是無法,只得擺起架勢,準備先將首惡拿下,隨後也能占陣勢上的上風,但求以此平息此次事件,令其不再擴大。

太玄掌教露面之時,孫向景仔細看了看這位掌教。先前他遇見了太玄教的聖女,只覺得她與大理國的蠻女楊瓊十分相像。孫向景當時也問出過,聖女卻只說了一些通玄的宿命理論,虛無縹緲,卻不認為自己與楊瓊有什麽關系。

孫向景對聖女的一通言論雖未反駁,內心卻是不信。所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天命一說實在太過虛無,做不得準。他們一門依《太玄經注》為根本,歸根到底是源出《易》之一道,縱是長生老人,也不提天命氣運之說,只論“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更將宿命說法斥之為邪道、借口一類,十分看不上眼。

聖女的星辰宿命理論在孫向景這裏站不住腳,那她與楊瓊的關系就顯得十分耐人尋味。楊瓊是大理白蠻女,從未離開過大理國;聖女卻是太玄掌教生養,看似也跟大理國沒有什麽關系。只是楊瓊的生母,羊苴咩城的那位客棧老板娘曾說過,她與夫君乃是私奔生子,夫君姓楊,早年舍了家中妻女到中原行商,從此渺無音訊,生死不知。

孫向景一直猜測,這位太玄掌教,即是聖女的父親,有可能就是老板娘的夫君,楊瓊的生父,自己的嶽父老泰山。也是有了這個念頭,孫向景才一意孤行,寧可惹徐方旭不快,給兩位師兄增添麻煩,也要親自上一次戰場,親眼看看這位太玄掌教,親口問他幾句,以免大錯鑄成,抱憾終生,自己卻是此生都難以面對楊瓊了。

仔細觀看之下,只見這位太玄掌教三十余歲年紀,也生的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五官中透著一絲儒雅風韻。若不是知道他是太玄邪教的掌教,路上遇見了,孫向景可能還會對他映像不錯,當作一個讀書文人來看待。

大理國與中原有些不同。原本有宋一朝,男女婚配也就十六七歲,要是有那著急一些的,十五六也就能嫁娶。而大理國卻是南蠻所在,風俗開放火熱,極為看重兩情相悅。走婚風俗不說,就是一般的蠻族男女,也是只看緣分,不重媒妁。要是男孩兒女孩兒看對了眼,兩家又是相配,那便十三四歲就可婚配,十六七歲為人父母的也是不少;若是自家小孩兒一直沒有相合的人物,家中父母雖也著急,卻少有媒妁之事,只是一邊啰嗦,一邊順其自然,有些二十出頭的姑娘還待嫁閨中的,也不是少數。

楊瓊今年也已十六,只比孫向景小上一歲。太玄掌教這個歲數,在中原作楊瓊的父親或許有些過早,在大理卻也算是正常。再加上太玄掌教人品出眾,也生得出楊瓊那般俊俏的姑娘。只是孫向景曾聽師娘提起,這小孩兒的長相與夫妻二人俱是有關,楊瓊的母親並不曾說起另有一個女兒,若這太玄掌教真是楊瓊生父,卻是不知他與誰人生下了太玄聖女。

孫向景一橫心,暗道再想也是枉然,不如直接問了,一來消解自己心中疑惑,也算為楊瓊做了些許事情;而來這太玄掌教要真是楊瓊生父,血脈親情當面,或許還有一線機會勸他回頭。一念既起,孫向景當下就要開口詢問。

※※※

[*] 《易經·乾卦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