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2/2頁)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陳風崇和惠博文兩人。

惠博文自幼就在家裏讀書,惠天成辛辛苦苦才穩定下來,棄武從商,深知武林兇險,再不願兒子涉足此事。惠博文從小就順著惠天成的意思,讀書學習,鉆研學問和道理。他雖然年輕懶怠些,始終有著過人天賦,對書中的道理學問也頗有一番理解。

惠天成本願惠博文要麽求取一個功名在身,為官為宦都好,也是蔭庇逐漸紮根壯大的家族;若然讀書不成,惠天成也有偌大家業在手,也要有人繼承,自能保得惠博文一生無憂。只是惠博文打小就不喜歡商道,每每看見父親與一群人虛以逶迤,言不由衷地說著一些“生意”、“朋友”之類的話語,總是覺得十分厭惡;加上惠天成早年江湖習氣難改,總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叫惠博文看之不上,每每避開。

有著這樣的心思,惠博文對縱橫馳騁,自由自在的江湖人總抱了一種莫名的羨慕,從話本小說和曲劇說書之中,總幻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如那等英豪一般縱橫江湖。可是如今他跟隨孫向景到了壽州,親眼見了這等事件,更親身參與其中,才知道書中所言的俠客總做不得準,江湖人也不是每一個都如孫向景等人一般正直豪邁,自有了一份怯意。

更令惠博文感到害怕的是,這幾日他憑借著往日積累的知識道理,也極大程度上參與了此次正道對太玄教的圍剿。這種參與,可以說是出謀劃策,也可以算是運籌帷幄。他原當此事好玩,也願意幫助朋友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只是隨著愈加深入地參與此事,他也愈發憂心糾結,只覺得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作出的每一個建議,只要稍有差池紕漏,都會連累無數人遭遇災難不幸。

空相大師和太和真人對惠博文十分看重,都覺得這孩子雖年幼些,道理觀點卻十分老成,也是托他讀書明理的功勞,對他愈發倚重,偶爾也誠懇征求他的意見,令他能與眾人籌劃此事。因著這個,惠博文也愈發覺得自己重任在肩,只覺得時時憂思過度,心力交瘁,難以支持。

惠博文想尋個人說了,可是孫向景與他同齡,也不懂得這些,只是安慰幾句,也說不到點子上;徐方旭年長沉穩,卻隱約有著一種前輩家長的感覺,始終相處時間還短,互不相知,他也不能像孫向景一般與徐方旭坦誠直言。思來想去,惠博文只好找了陳風崇這個見多識廣,性格開朗的大哥哥傾訴些許。

陳風崇自是粗中有細,不是那等紈絝之輩,自有理念,也頗有想法。只是平日裏,門中有師父坐鎮,向景有方旭照顧,銀錢更有清平夫人這等好手,實在不需要他再操什麽心,他也就樂得自在,四處灑脫。

這幾日來,陳風崇眼看著惠博文各種出謀劃策,心中也有些思量,只是無故不好說出,話太明也是不美,這才一直沉默。待著今日惠博文問上門來,陳風崇也就順水推舟,將此間的一番道理一一與他說明道:“我看你這幾日運籌帷幄,揮斥方遒,也是既為你感到高興,也替你有些擔憂。如今你自來問我,我也與你說說。只是我是個粗人,說話講理不如你們有學問的,若有什麽不中聽的地方,還望你不要介意。

原本你在家安安穩穩,做官經商都是明路,卻是不必攪進這等事情。不過你如今既已身在其中,也算是件好事,多一份磨礪鍛煉,日後也少走些彎路,免得吃了虧還不知道。要知道,無論做官為宦也好,經商從賈也罷,也總不是你想的那般簡單。你當江湖人自有灑脫,身處江湖又覺得諸多不適;你當官宦商賈容易,參與其中才知道其中厲害。

若你為官,位高不過三公,低下莫如縣丞。位列三公,則為江山社稷;身為縣丞,則為一方百姓,總不是輕松易於。若你從商,縱是小本生意,也有每日進出,柴米油鹽;若是做得大了,成日裏就要被金銀往來困擾,考慮手下諸多吃飯的兄弟,更是諸事繁雜。

說到底,你做官從商或許還有幾年,如今先參與了武林之事。你覺得身負重擔,心力不濟,始終只是沒有準備好承擔你的責任罷了。要知道,人生在世總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多多少少會有些不得不為之事。居家有老婆孩子,在外有兄弟親朋,像趙禎那等人王帝主,更是有舉國百姓。終有一日,你要憑一己之力,支撐些許。

你如今歲還小,卻也是足可當家的男人,有些事情總要經歷。此次的事情,你能幫著兩位前輩考慮,是你的好處,也是你的機緣。對此,你卻不必太過糾結,患得患失,只需認真想了,仔細與兩位前輩分說,無論如何,一切責任都輪不到由你承擔,自有兩位拿捏定奪。經此一事,想必你能收獲不少,也不枉出來一趟。今後再有什麽,有了此事作底,想來你也能更加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