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2/2頁)

太和真人聞言嘆氣,直說原本要渡長生老人進道門的,不曾想他始終難逃紅塵萬丈,還是得了佳人,享受人間情欲去了。

徐方旭聽得尷尬,孫向景卻是十分好奇,問太和真人師父早年間的事情。太和真人給他講了些長生老人年輕時的醜事,抱著極大的惡意和滿足,看著這老友的小弟子目瞪口呆的模樣。

不一會兒,有弟子端來了茶水奉上。孫向景一看茶碗,卻見裏面沒有茶葉,都是些炒過的小米,聞著焦糊噴香,引動食欲,便大喝一口,燙得直叫,卻舍不得停下,又接著喝。

太和真人看他這般天真模樣,自是微笑,說到這是糊米茶,原是西南一帶流行的。道家內外金丹一體,飲茶之後多少有些氣血湧動,無益修行,便用這糊米茶代替。

眾人品茶,徐方旭也覺得這茶鹹香適口,也是稱贊。

一盞茶畢,太和真人才似想起來什麽,又問孫向景是不是長生老人的小弟子。得了確認,忙問孫向景的奇疾情況如何。

徐方旭見太和真人也知曉此事,自然也就一一說來,說道侗醫杏妹為孫向景放血刮痧,已是穩定了病勢時,太和真人一臉驚訝,就像見了惡鬼一般。一問之下,大家才知道,早年間太和真人也與杏妹打過交道,差點著了杏妹的蠱毒。

說道此處,沖玄子便說起孫向景得了杏妹的傳授,也有幾分用毒的功夫。太和真人卻並不在意,只說杏妹為人亦正亦邪,也算是為侗人獻出了一生時光,保護侗人。她傳授的東西理當不是十惡不赦之流,隨即教導孫向景要他妥當使用就是。

孫向景聽著老道的觀點與自己一般無二,頓時覺得這人十分親切。徐方旭聽太和真人一番話中頗有些清靜無為的意思,知道他真是有道行的,連忙感謝了他。

太和真人說起早年之事,原來當年他也曾趕赴杭州,就是為了救治孫向景的疾病。只是那時徐方旭等人都還年幼,自是不記得了。說起孫向景的病,太和真人也是嘆息不已,直說當年絞盡了腦汁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後來與長生老人互通書信,又聽說有了些變故,一直牽掛在心。如今見了孫向景並無不妥,出落得還挺好,人也是一副太真赤誠,也就放心了。

幾人唏噓片刻,太和真人又忍不住講起長生老人的各種醜事。徐方旭這才發現,這老道與師父真是最佳損友,真能當著小輩說起這些。想來若是師父知道此時,也是要對太和真人仔細評講一番,不由覺得好笑,也十分羨慕兩位老人之間的友誼。

用了些茶水,說了會兒話,太和真人說自己還要為徒弟講課,不便多陪。著沖玄子安排徐方旭兩人住上一日,也是為老友招待了弟子一番,盡些心意。徐方旭直道不敢,再三道謝,恭送太和真人走了。

沖玄子見師傅出去,不曾追究自己下山之事,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也帶著兩人往後面廂房去了。

青城山也是道家始祖所在,乃是天師道的正統起源。雖是大唐武瞾皇帝之後,民間尊崇佛法,勢頭極盛,青城山的道統倒也還算昌盛,在蜀中一帶就如聖地一般,多為百姓做些吞符送水,消災解厄的法事,也頗受百姓信賴。

常道觀後也有著許多廂房,都是留給往來客人留宿用的。沖玄子一早叫了幾個師弟專門打掃,現下早有清凈所在為兩人準備。孫向景到了廂房中一看,頓時覺得十分滿意,拍著沖玄子的肩膀對他表示了感謝。

兩人住下,沖玄子為了躲避師傅也是作陪,與徐方旭交流起道經來。

原本《太玄經注》就是道家一脈的法門,其中諸多地方都與道經想通。當年長生老人得了這本奇書,也是與諸多道門人士討教才領悟了其中的精髓。一門之中,眾人都得授了《太玄經注》的全本,只是原本楊雄的《太玄經》就是佶屈聱牙至極,後人做出隱含武道的《太玄經注》更是十分難解,總有長生老人仔細講解,領悟不到始終也是枉然。